【商业法】 股东董事争议,各唱各的调? | 刘美芳联合律师事务所
10/08/2020
刘美芳联合律师事务所
这年头后生可畏,逸鑫经济学硕士毕业,一踏入社会就初露锋芒,虽说他比一般人运气好,出生豪门世家,他本人也相对有担当见地,以四处寻找投资机会作为他的毕生志向。
年前逸鑫决定入资南加州一家科技公司,和其他几位杰出菁英并列股东,由於公司初创规模并不大,所以每人又同时兼任董事或经理人的职位。大夥同意选贤与能,将管理团队交给其中一位菁英小傅来带领。小傅不负众望,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
原本事业蒸蒸日上,美国却忽然遇上新冠病毒疫情,小傅的团队为了因应市场冲击,在经营方针上,竟然作出一项让逸鑫完全无法接受的重大决定。逸鑫虽百般阻挠,其他人却各怀鬼胎,他们所采取的,不是默许小傅,就是暂时观望的态度。此时逸鑫该如何应对?逸鑫能做些什麽,好巩固自身立场?
身为企业股东,逸鑫扮演的原本是幕后出资、不干朝政的角色,但他同时又是董事,因此也参予公司的重要决策。一旦他在经营理念上,和其他人员有所出入,甚至发生争议,在没有其他解决之道下,他可以寻求法律上的帮助。
企业内斗,常见的状况包含:
一、经营方向分歧:逸鑫投资的企业,初期确实有丰厚的盈余,但几年下来,股东和董事们为了自身利益,开始各唱各的调。如此的不和睦,将可能造成企业经营迟缓,失去重心,甚至最后瓦解。倘若沟通无效,逸鑫只能委托一位加州商业法律师,在法律上给予他正确的指引,并以客户利益、合同内容、加州商业法令等等,作为展开和谈的基础。
二、违反职责:俗话说的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身为公司里的一份子,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不可为了个人利益,将公司利益摆在一旁。例如,有位经理人为了图利自己,要求公司只能把订单交给某个特定厂商,甚至收受贿赂,那就是一种违反经理人职责的最坏示范。严重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对其提起诉讼。
三、小股东权益受损:股权少的小股东,可能在公司经营方针上,较无发言权。尤其当他们被大股东施压,权益更容易受损。例如,大股东强迫他们释放股权,隐瞒公司重大讯息,拒絶透露财务状况,涉及非法行为等等。然而,小股东在加州法律的保护下,不该小觑自己,他们絶对有发声的权利。
以上论及的股东或董事纠纷,只是冰山一角。有些企业内部关系,相较起来更加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您可以试着和一位商业法律师坐下来详谈,理出头绪,走出混乱局势。
把此文章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