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患糖尿病就是因为吃了过多的甜食,或者错误地认为只要不吃或少吃甜食就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那究竟是怎样呢?
❤ 一、少吃糖便不会得糖尿病吗?
1)糖尿病是大众病吗?是的!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是人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其特徵是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
血糖过高时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且疲乏、无力及精神不振。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神经、肾及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截止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者超过1.14亿。而近三十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由原来的0.87%飙升至12.6%,这导致中国已经成为了糖尿病大国。
2)少吃糖便不会得糖尿病吗?不是的!
实际上,糖尿病是机体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结果,与糖摄入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果胰岛功能好,摄入再多的糖也可利用、分解、处理,血糖会在正常范围内。
胰岛功能不好的人,不只是摄入高“糖”会使血糖上升,其他含能量的食物如脂肪、米、白面同样有此类作用。所以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只是要限糖,还要不定期限制肉类、水果、米面等主副食。
3)糖是糖尿病诱因吗?是的!
吃过量的糖可能会影响糖尿病基因的诱发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可能由遗传因素导致,但引起2型糖尿病很大部分原因与饮食和运动相关。所以说,吃糖不是直接原因,但若过多食用易使体内热量过多导致超重和肥胖,肥胖是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4)有糖尿病基因的人要注意吗?是的!
如果你有糖尿病基因,长期过量摄取甜食仍可能加快糖尿病发病速度摄取过多卡路里和脂肪也会强化胰岛素阻抗,催促糖尿病基因发挥作用。
❤ 二、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知多少?
血液中的葡萄糖是身体重要的燃料,带领身体肌肉组织做各种活动,也是推动大脑思考活动的舵手。当我们吃下食物,身体吸收转化成葡萄糖,血糖因此升高。血糖升高时胰脏会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流,帮助身体细胞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这时血糖的浓度会下降。若过久没进食,肝脏会分解肝醣以维持适当的血糖浓度。
如果血液里的葡萄糖浓度持续过高,就是罹患了糖尿病。血糖过高,身体各个组织等於泡在糖水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大问题。
目前最常见的糖尿病是「第二型糖尿病」,起因於细胞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细胞因而无法利用血糖。这类糖尿病患者还有体重过重的问题。
❤ 三、患者一天要查多少次血糖?
血糖监测必不可少,除平常在医院定期做检查外,患者还要必备血糖仪。
1) 监测时间点
一天中适合监测血糖的7个最佳时间点
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晚上睡前(约10~11点左右)
PS :有的午夜12点凌晨3点还要加测。
2)检测频率
对於新诊断血糖波动大更换药物调整药物剂量或病情较重的糖友,最好每天监测4~7次,直到血糖控制稳定当病情稳定,饮食控制活动规律血糖达标后可每周监测2~3天,每天5 次。
❤ 四、3分钟全攻略一秒看懂!
1) 2型糖尿病降血糖控制饮食是必须的。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要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食物多样。在饮食结构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约占总进食量的60%左右),蛋白为辅(指肉类占总进食量的30%左右),脂肪应在5--10%即可,这就是说要多吃蔬菜,少吃油肉,同时还应注意规律饮食、节制饮食,饭到八成饱即可,有饥饿感时以水果、蔬菜、坚果类补充。
2) 2型糖尿病降血糖要合理运动。
运动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合个人的运动项目,不宜过度疲劳,最好用中等强度的耐力性练习,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还要注意戒菸限酒,保持乐观的心态。
3) 经常检测空腹血糖,警钟长鸣。
4) 遵医嘱吃降糖药,或选购贝佳天然药业【加强型糖尿净】。
新一代【加强型糖尿净(GlucoBest)】是美、中医学家、营养学家针对II型糖尿病患者、边界型糖尿病患(葡萄糖耐量性异常)者精心研制的剂型。
【加强型糖尿净】新版
1、全新剂型:
匙羹藤(Gymnema)是来自印度的"糖分杀手",可媲美Tobutamide口服降糖药;铬减轻胰岛素抵抗;钒促进细胞代谢,改善细胞能量供应;锌提高人体免疫力;Alpha-Lipoic Acid改善神经功能,消除神经麻木、触电感,减低糖尿病足风险;山桑子改进视力降低及微循环障碍,预防视网膜病变,此外还有松树皮提取物,及张仲景治疗糖尿病(消渴症)的主方:五味子、山药、熟地、黄耆、葛根、乌梅、玉米须等等。
2、两大作用:
(1)下降血糖峰值10%,减轻胰岛素抵抗,克服"三多一少",降低糖尿病足及其并发症风险,预防视网膜病变,预防肾病变及性功能减退,维护心脑健康,消除神经末稍麻木、触电感;
(2)补充糖尿病患者经常容易缺乏的各种必需营养素,如钒改善细胞能量供应,锌提高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