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国际研究显示,经常食用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UPF)可能改变与食慾调节相关的脑区结构,进一步形成「越吃越想吃」的恶性循环。这项研究分析了约 3 万名个体的脑部扫描结果,揭示了食用超加工食品与可测量的大脑结构差异之间令人担忧的联系。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大脑变化可能与过度进食的行为模式有关,尽管目前尚无法确认因果关系。
超加工食品是经过广泛工业加工的产品,含有在家庭烹饪中很少使用的成分,如乳化剂、增味剂、代糖和防腐剂。这些食品通常包括包装零食、含糖谷物、碳酸饮料和加工肉类,通常热量高、钠和添加糖含量高,却缺乏必要的营养素。
赫尔辛基大学的共同第一作者阿尔森·卡尼亚米巴(Arsène Kanyamibwa)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加工食品的摄入量越高,与大脑的差异越大。这些关联可能与过度进食等行为模式有关,尽管我们的研究无法确认因果关系。观察到的关联并不仅由炎症或肥胖解释;超加工食品中典型的成分和添加剂,如乳化剂,也可能发挥作用,但这需要进一步的纵向或实验证据。」
此外,研究还指出,超加工食品的摄取与认知功能下降、认知症及抑郁症风险上升有关。专家建议,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并加强食品制造的监管标准,可能是确保更好公共健康结果的关键步骤。
这项研究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中年人群体,与赫尔辛基大学和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