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美国经济与社会结构。从 OpenAI 的 ChatGPT 引发的投资热潮,到企业广泛应用 AI 取代人力,再到能源成本上升与退休储蓄风险增加,AI 带来的不仅是创新机会,也让美国纳税人承担潜在的财务与就业压力。
根据《巴隆周刊》报导,近两年前,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虽不是 AI 技术的首次亮相,但无疑是迄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
这款聊天机器人引发全球 AI 投资竞赛,吸引数万亿美元资本,改变经济格局,也改写公众对新技术的认知。
然而,除了大规模支出外,AI 带来的成本和对工作取代的风险也逐渐浮现。
如今,ChatGPT 已出现众多竞争对手,各行各业包括餐饮与医疗福利管理公司都承诺广泛应用 AI,潜在失业规模逐渐明朗。
联准会褐皮书指出,「裁员计画被更频繁提及。一些企业根据生成式 AI 的应用结果,预计还会有进一步裁员。」
换言之,虽然员工目前仍需工作,但一旦有机会,将由 AI 取代人力。沃尔玛执行长董明伦(Doug McMillon)就指出,「AI 将彻底改变每一个岗位」。
不只如此,大型科技公司正向 AI 投入数十亿美元,不仅因未来获利潜力,也因现行税收政策极具诱因。
美国总统川普的《大而美法案》允许新资产与研发项目 100% 折旧抵扣,让大型科技公司受惠。
然而,美国税收基金会估算,未来十年可能增加国家债务约 3 万亿美元,最终由普通纳税人承担。
此外,AI 项目耗电庞大。《彭博》研究显示,维吉尼亚北部数据中心走廊附近的巴尔的摩,批发电价五年暴涨超 125%。
随着电网压力加剧,家庭能源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精品投行专家就指出,高昂的能源与运营成本,对财务负担最重的人影响最大。
同时,AI 热潮也可能威胁退休储蓄。标普 500 市值前七大公司占指数约 40%,且均重注 AI 投资。
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指出,依靠 401(k) 计画的投资者,近 40% 的储蓄集中於少数股票,如 AI 泡沫破裂,7000 万美国人面临巨大的财务与就业压力。
《巴隆》总结道,AI 可能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许多美国最聪明的人都在重注其成功,然而,问题在於,这股力量将为普通美国纳税人留下怎样的经济与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