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辞世,他不仅对物理学贡献卓着,与翁帆相恋的「八十二、二十八」、相差五十四岁的婚姻也举世瞩目。杨振宁接受本报专访时曾说,「赞成你(翁帆)将来再结婚,是年纪大的杨振宁讲的;年纪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结婚」。
杨振宁多次接受本报访问,并与翁帆一同接受联合报相对论栏目专访。杨振宁认为,他一生从学术上到爱情上都很幸运,「一生这麽多幸运,是很少有的。」
杨振宁说,他到美国时廿二岁,二战刚结束,这以后五、六十年来,全世界人类生产力大幅成长,大多数国家当年的情形,远超过从前;尤其美国,率领整个世界利用科技的影响,使到处变得非常繁荣。这与他个人一生命运,有很密切的关系。
当时的物理学界刚开始发展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一个年轻人能和一个开始蓬勃发展的领域结合在一起,是最幸运的,那景况像是遍地黄金。杨振宁说他从没找过工作,都是职业来找我,这当然非常幸运。在个人生活方面,杨跟原配杜致礼结婚五十多年,之后又跟翁帆结婚,不管别人怎麽想,在他看来都是很幸运的。
杨振宁在一九五七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并被物理学界列为历史上最顶尖的十八位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对自己年纪大了之后的研究定位,抱持坦然态度。他认为,年长者在科学「冲锋陷阵」的本领,无法与年轻人相比,这与文学领域截然不同。
杨振宁渐渐从最前沿的研究退下,转而专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科研美学,他将物理原理的结构美视为「造物者的诗篇」。
学术环境方面,杨振宁观察到中国崛起是人类史上无前例的重大事件,但他认为中国更需要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那样能带经济效益的企业家,而非仅是追求诺贝尔奖。对於台湾学术发展,他则建议,大学必须维持传统,并且积极培养能带领顶尖研究的大师人才和新人,否则「十年后若还是同一批人,研究一定就不行了」。
杨振宁在台湾与学子交流时曾说,「做学问要有勇气和胆识」,他表示,爱因斯坦并非首先提出相对论的学者,相对论是哲学观念,但爱因斯坦有勇气,将数学、哲学的相对论观念落实在物理学上,「胆识」是科学必备要件。
杨振宁在台湾与学子交流时曾说,「做学问要有勇气和胆识」,他表示,爱因斯坦并非首先提出相对论的学者,相对论是哲学观念,但爱因斯坦有勇气,将数学、哲学的相对论观念落实在物理学上,「胆识」是科学必备要件。
在人生的晚年,杨振宁与翁帆的第二春广受各界关注,他把与翁帆的结合视为「上帝恩赐最后的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杨振宁与翁帆的忘年婚姻,其哲学核心即是杨振宁提出的「生命延长论」,使这段关系具独特的「相对论式」意义。杨认为,年龄差距不是阻碍,反而是带来另种生命体验的「异地探险」。
杨振宁说,他与翁讨论结婚时说,将来他不在了,赞成翁再结婚。翁当时受访时说:「我当然不会,你怎麽可以这样讲!」但杨振宁认为他的话是有哲理的,人生非常复杂,没有绝对的对与不对。杨告诉翁,赞成你将来再婚,是年纪大的杨振宁讲的;年纪轻的杨振宁,希望你不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