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繁体 商家登录

【探月竞赛】嫦娥不得闲 美国将再次登陆月球 七大国探月竞赛起跑

10/5/2025 4:11:27 PM     浏览 670 次

美、中、日、俄、印、欧、韩这七国探月竞赛不仅是科技实力的展现,更是人类迈向深空探索的集体行动,月球正逐步转化为地球文明的下一个前哨基地。(摄影/郑国强,用NIKON P900拍摄)
中秋节前夕,9月25日,美国太空总署宣布希望能最早在2026年2月发射50年来首个载人的登月任务。「阿尔忒弥斯二号」(Artemis II,阿提密斯二号)任务是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第二次发射,该计划旨在让太空人登陆月球,并最终在月球表面建立长期驻点。任务专家克里斯蒂娜·科赫(Christina Koch)解释,太空人将能够在月球表面进行长达3小时的精细观察。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太空科技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月球再次成为各国太空竞赛的焦点。
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与欧洲太空总署(ESA)等七大国家与组织,正同步推进探月计画,涵盖轨道器、登陆器、小型月球车乃至未来的月球科研站与载人任务。这场「新月球时代」的竞逐,不仅是科技实力的展现,也牵动未来太空资源与地缘政治的布局。
美国Artemis计画领航,明年2月重返月球
美国太空总署(NASA)主导的 Artemis 计画,是目前全球最具规模的探月工程。Artemis I 已於 2022 年完成无人绕月测试,后续 Artemis II 将进行载人绕月任务,预计於 2025 年执行。最受瞩目的 Artemis III,则将实现美国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以来的首次载人登月,并锁定月球南极地区,寻找水冰资源与建立长期科研基地。
NASA 同时与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合作建构「月球轨道平台-门户」(Lunar Gateway),作为未来深空任务的中继站,展现美国在月球探索上的多边合作与技术领先。
中俄联手推进科研站,嫦娥与Luna系列接力登场
中国的探月工程已进入第四期,嫦娥系列任务持续推进。继嫦娥五号完成月球样本返回后,嫦娥六号预计於 2024 年执行月球背面采样任务;嫦娥七号将於 2026 年前后发射,搭载 AI 飞跃器深入月球南极撞击坑,寻找水冰资源;嫦娥八号则预定於 2029 年登陆南极莫顿环形山,与嫦娥七号共同构建「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的基本型。
俄罗斯方面,虽 Luna-25 登月失败,但 Roscosmos 计画中的 Luna-26(轨道器)与 Luna-27(登陆器)仍在研发中,目标是探索月球南极并参与 ILRS 的建设。中俄合作的 ILRS 将开放国际参与,目前已有多国科研机构加入合作载荷。
精准登陆与轨道探测,日本与韩国展现技术突破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於 2024 年 1 月 20 日成功执行 SLIM 任务,实现全球最精准的月球软着陆,误差仅 55 公尺。SLIM 被誉为「月球狙击手」,其技术验证为未来深空任务奠定基础。任务期间,SLIM 多次在月夜中苏醒并回传数据,展现高可靠性。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则於 2022 年发射「Danuri 号」月球轨道器,成功进入绕月轨道,成为全球第七个具备月球探测能力的国家。Danuri 搭载六项酬载,包括由 NASA 提供的 ShadowCam,用於探索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任务已延长至 2027 年,并计画降低轨道高度以获取更精细的科学数据。韩国也预计於 2032 年执行月球登陆与月球车任务,迈向探月第二阶段。
印度与欧洲深化合作,月极区与样本采集成焦点
印度的 Chandrayaan 计画已完成多次绕月与登陆任务,Chandrayaan-3 於 2023 年成功登陆月球南极,成为全球第五个登月国。下一阶段,印度将与日本合作执行月极区样本采集任务,探索水冰与矿物资源。
欧洲太空总署(ESA)则以合作为主轴,参与 NASA 的 Artemis 计画与 Lunar Gateway 建设,同时推进自身的月球探索计画,包括月球通讯、导航与资源探测技术。ESA 也积极投入月球表面机器人与样本分析技术,强化欧洲在太空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信传媒报导
图档来源:信传媒


把此文章分享到:

关於 IVF试管婴儿中心─郭大庆医学双认证双博士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