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5/20/2025 00:00
浏览: 35094
根据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目前已跌破英国,这也是25年来的第一次。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这显示北京在管理外汇储备方面持续进行调整,对美国政府而言这无疑是个警讯。
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投资人透过美国银行及托管机构持有的美国国债价值降至7650亿美元,较前一个月的7840亿美元减少。同期英国投资人持有的美债则增加近300亿美元,达到7790亿美元,这使英国成为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美债海外持有国,中国则跌至第三大。
《金融时报》指出,英国持债规模上次超越中国是在2000年10月,此一变化反映出中国正逐步将外汇储备从美国资产多元化分散。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莉西亚·加西亚-赫雷罗(Alicia García-Herrero)表示:「中国一直在缓慢且稳定地抛售美债,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警讯。这个警讯已经存在多年,美国早该有所作为。」
穆迪日前才跟进惠誉(Fitch)和标普(S&P),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等,理由是美国债务和赤字持续扩大。中国自2011年持有美债规模达到1.3兆美元高峰后,官方持债量便逐步下降,并将资金分散投资於美国机构债券及黄金等其他资产。中国庞大的美国国债部位,源於多年来对美贸易顺差,而川普正试图缩减这一顺差。同时,美国官员也担心外国抛售美债会推高殖利率,增加美国政府债务再融资的成本。
在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中,短期国库券(流动性最高、最易抛售的品种)在今年3月的占比创下2009年以来新高。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研究员、前美国财政部官员布拉德·赛特瑟(Brad Setser)指出:「根据可见数据,中国明显改变了美债投资的组合。」
中国持债规模下降,被认为也有可能与市场价格波动有关。 分析师认为,中国透过第三方托管机构(如比利时的Euroclear及卢森堡的Clearstream)持有美国资产的比例日益增加,这使外界难以掌握中国实际持有的美债规模。卢森堡的美债持有规模在3月时持平,比利时则较2月增加7.4亿美元。
至於英国持债规模上升,分析师认为并非反映其官方储备增加,而是因伦敦作为国际资本交易中心的地位。欧洲地区的持有人包括保险公司、银行及托管机构,部分对冲基金则利用美债与期货或掉期进行套利。赛特瑟指出,英国数据「很可能反映全球银行持有美债的增加,以及伦敦托管服务的便利,还有部分对冲基金的市场操作。」
不过分析师也提醒,相关数据仅统计到今年3月底,尚未反映中国在川普所谓「解放日」(今年4月2日)贸易战升级后的任何动作。赛特瑟说:「中国在过去六周内,可能已对储备管理做出重大调整,这些变化还需时间才能浮现。」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