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认为,未来的孩子将生活在一个“AI无处不在”的世界,他们不必去与机器比聪明,而要学会与AI共同成长。而OpenAI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尼·查特吉(Ronnie Chatterji)也提出了与之相似的观点:真正的教育,应让孩子具备机器无法取代的能力。
首先,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在一个充满算法推荐的时代,孩子必须学会自己判断真伪、发现问题。ChatGPT可以快速生成答案,但无法替代独立思考的过程。未来社会最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其次,是适应力(Adaptability)。
科技、气候、地缘政治的变化正让职业世界重新洗牌。今天的程序员,明天可能要成为AI训练师;一个有适应力的孩子,才能快速学习新工具、调整思维方式,甚至“重启自己”的人生路径。
第三,是懂人心、会沟通(Empathy & Communication)。
AI能计算数据,却无法读懂人心。机器不会安慰人,也无法察觉情绪背后的细微差别。未来,最有价值的能力是“做人”:懂得倾听、共情、表达。无论是销售、医生还是教师,只有理解他人的需求,再借助AI去解决问题,才是不可替代的智慧。
最后,是财商与写作能力(Financial Literacy & Writing)。
查特吉说:“孩子有计算器,我仍要他们背乘法表;语音输入再方便,我也要他们写字。”因为数学训练逻辑,写作锻炼思维。懂数字、能表达,是掌控未来世界的底层能力。
在AI快速发展的今天,父母最该教孩子的,或许不是如何“赢过”机器,而是如何更像人。敢质疑、善学习、懂人心、会表达。这些品质,将让孩子在智能时代,依然闪光。
CCYP编辑整理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