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技】马斯克认证的拉面自贩机,台湾工程师离职做的!

时间:08/21/2021 01:00 浏览: 9817
「Ramen is sooo good」(拉面好好吃),这则贴文在特斯拉执行长、全球第三富豪马斯克 Twitter 贴出后,超过 30 万人按赞。让他发文称赞的拉面不是来自米其林大厨,而是台湾前半导体工程师。
他是Yo-Kai Express创办人林志鸿。从待了12年的台湾半导体大厂日月光离职后创业,他打造这台自动拉面贩卖机,按下按钮,短短45秒,一碗现煮拉面上桌。
靠黄金参数,突破口感门槛
如今从特斯拉、Netflix到万豪酒店,以及台湾亚东、部桃等医院,都看得到这机器。全球有约35台,以每台每天销售40碗拉面计算,一年营收可达约新台币1亿8千万元。预计到今年底,机台布建数将达约200台,A轮前募资总额达700万美元。
半导体工程师,为什麽选择离职做拉面机?
「我一直是不太守本分的人。」林志鸿自承。半导体工作,他只能跟着SOP做事,对他来说逐渐失去挑战,想从创业找回热情。
2016年某天,他半夜才跟客户开完会,肚子饿,只有泡面或微波食品可选。他灵光一闪,「如果有台自动煮面机呢?」上网查发现,日本的确有这种机器,但技术停在40年前。
「我就想,能否用感测器或半导体制程的概念,改变食材或加热方式?」林志鸿说。
创业前2年没有收入,他只能一人兼2份工,用白天正职的薪水养梦想。「那时一天只睡1~3小时。」林志鸿苦笑。
当时想找厂商合作,也不断碰壁。
他一股傻劲去找日本拉面食材商,说他想做热食贩卖机,但对方说「不想跟日本人以外的人打交道」,立刻被拒绝。
台湾自动贩卖机业者跟他说,没做过这种机器,也不愿贸然投入研发,免得血本无归。
但他不死心,花了50万美元先做出一台��型机,把美国日本拉面前三大食材供应商找来试吃拉面,才谈成合作。「厂商发现比一般微波炉还好吃,就被说服。」
经过2年开发,Yo-Kai Express第一台贩卖机终於推出。
他的商业模式是:每台机器就像一个通路,可向要上架的餐饮品牌收上架费,或按销售金额分润。甚至替餐厅开发专属机台,并提供贩卖机需要的冷冻食材,如同胶囊咖啡机,卖机器,也卖耗材。
但这台机器最难的技术门槛在於,如何让食材在冷冻和加热的过程,口感不破坏?
首先,光是要找到对的面条比率,就在不同品牌面粉和水量间,试了不下百种组合;煮面时间长短,也是以毫秒为单位做实验。
「一份面,可从煮15秒、15.5秒一直做(实验)到1分30秒。」他回忆,最高纪录,曾一天煮了3千公斤面条。这过程只能不停试错,找到最佳参数。
这台贩卖机装了约300个感测器,测量温度、时间和压力。如今,不只拉面,他们也已掌握越南河粉、台湾牛肉面等近30种食谱的「黄金参数」。
「他能把食品前置制程做到,配合他的机器才有高效表现。」餐饮科技创业加速器扶田资本共同创办人王心怡指出。
半导体出身的林志鸿,研发成功后,便进行专利布局。同时,核心技术如材料烹煮细节仍掌握手上,加热系统自行组装。
锁定矽谷人脉,打进特斯拉
机器做好只是第一步,如何说服市场采用,又是另一大挑战。林志鸿先锁定较愿意采用新技术的矽谷新创,打响口碑。
他先找出新创公司的痛点,提升人才的效率。「在美国,开车出去吃饭,来回至少2小时,我帮你省下这时间。」他说。
林志鸿也透过矽谷人脉和LinkedIn四处推销,好不容易花了2个月才把特斯拉员工餐厅负责人约出来吃拉面,一周后,对方决定导入。
创新,往往来自不同领域的结合。林志鸿没有餐饮背景,反而让他跳脱框架思考,但如何在口味和成本取得平衡,将是未来艰辛的挑战。
财经新报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