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校敲门砖?中国大学生流行做国际义工

时间:08/23/2017 浏览: 4292

“世界这麽大,我想去看看。”这个暑假,利用假期报名参加各种国际义工项目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其中绝大多数为在校大学生。

他们通过向义工组织交纳报名费,参加一至三周的短期项目,从事动物保护、志愿教学、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地一般经济欠发达地区,近至东南亚,远到非洲。但这庞大市场的背后,却面临着相关机构资质不全,组织管理松散,安全隐患无法避免等问题。

如今,“国际义工”已不再是个新鲜词儿,与其称其为“高尚”,不如说它已成为一种时尚。但这庞大市场的背后,却面临着相关机构资质不全,组织管理松散,安全隐患无法避免等问题。然而,这样的风险并不能阻挡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入坑”。

国际义工变身“进阶式旅游”

北京《中国青年报》21日报导,“同学给我分享了一个公众号,我就自己报名了。”来自成都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张蒙蒙为了丰富自己的暑假生活,萌生了参加跨国义工项目的想法。

整个申请过程就是按照组织方官网的步骤填好报名表,并在提交义工工作的教案之后,上交2100元(人民币,下同)的项目费,来去的机票费、午餐费,保险费以及其他的游玩费用都需要自理。

这次义工之行,张蒙蒙去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我们一共有16个人,每天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教当地的小朋友编中国结、剪纸或者画脸谱。上完课后,马来西亚的负责人会带着大家去景点玩。” 

谈起这次义工之行的收获,张蒙蒙表示,“参加义工活动是一定程度上的旅行+支教,相对於纯粹的旅游来说更有意义。”

刚满20岁,在南京市某高校就读大二的周扬在这个暑假开启了斯里兰卡的义工之行。“我理解的国际义工体验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相比於传统走马观花式的跟团游,以义工身份参与其中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更深入地了解异国文化,更有助於开拓眼界。”周扬展示着手机里斯里兰卡的照片说,国际义工之行既“高大上”,又能帮助他人,比单纯旅游更有意义。

国际义工组织背后藏着不少“坑”

如今,随着中国高校学生对国际义工旅行需求量的与日俱增,形形色色的国际义工组织也应运而生。市场庞大便难免良莠不齐、乱象丛生。媒体调查发现,市面上的国际义工组织普遍存在着各种“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曾供职於某国际义工组织的业内人透露:“很多所谓国际义工组织都是低门槛,交钱就能参加,而且收费高,打着非营利组织的名号,收着一周少则几千元、动辄上万元的项目费,但是一般义工组织花在义工身上的费用绝不超过报名费的30%。此外,这些组织往往管理不规范,项目过程中随意变更安排的情况时有发生。” 

事实上,感觉被义工组织“坑”了的学生不在少数。行程安排和最初规划不符、住宿条件差、乱收费等成了参与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

追求公益光环非只有义工一种方式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的志愿服务已有数十年的历史,更将志愿服务纳入了学生的综合考评体系。因此,义工经历也成为大学生申请国外高校的一大加分项。不少“出国党”将这一纸证书视为迈入海外名校的重要砝码,不远万里的义工之行只为在履历上重重地写上一笔“海外志愿经历”。

吕苏奇是一名留学美国的大二学生,暑假返华后她又匆匆赶往越南参加为期3周的义工项目。她坦言:“我未来计划申请美国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而海外志愿医疗服务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经历,否则自己根本没有机会与他人竞争。” 

许多国际义工组织也恰恰抓住了学生的名校情结,着力宣传志愿者证书在申请学校或求职时的含金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但有留学机构负责人表示,志愿经历是加分项,但绝不是必备项、唯一项,有了证书就能进海外名校,则未免有些混淆视听了。

(来源:侨报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