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评论太极拳打得好不好,常会说“这个人打得有味道”或“那个人打得没味道”。这个“有味道”或“无味道”就是太极拳内乘功夫高低的体现,也是太极拳打法正确与否最基本的判断。
太极拳是内家拳,讲究内乘功夫的展现和自然运用。如果没有内乘功夫的支撑,外形就会显得松懈无力,打拳看起来自然平淡无味。
太极拳的招式是有形的,看得见,学得快,而内劲则隐藏於内,不假时日,不下功夫,难以见效。因此,学练太极拳容易使人停止在外形上的追求,造成经年历月练太极,内劲不长,功力不增,有形无功,形同做操。
内乘功夫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从松柔入手,逐渐化僵为柔,达到周身放松,神凝气沉,然后才能积柔成刚,又能圆转柔润,使内劲外形完整一体,这样才能把太极拳虚静真朴,刚柔相济,含而不露,自然为之的真谛表现出来。
初学者或未得要领者常会出现上下不随,练成明劲、硬劲或拙劲。这是手上主动,不明节节贯穿之理,神形外露而出现断劲、周身散乱、歪斜、速度不均匀所致。上下不随,问题出在走架中腰、胯、膝运行的路线短,而肢梢运行的路线较长,失去整体的感觉。
人体分为三节,即臂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臂也分三,即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身又分三,即头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打拳时,要三节发力螺旋劲,梢领中随根节催,才能行拳优美有韵味。
人身还含十八球,即两肩、两肘、两腕、两胯、两膝、两踝、两臀、颈、胸、腰、腹。打拳时,就要节节贯穿,虚实转换,一运、二气、行三节、现四梢、缠绕十八球,混元一体太极成。同时,要内外相合,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样上下相随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练太极拳要懂得以腰练拳至为重要。因为劲起於脚,发於腿,主宰於腰,由腰、肩、肘、腕的顺序由内到外而发。这与在日常生活中用力的顺序往往相反,却是内劲必由的通路。因此打拳时,要手随身走,足随胯转,腰胯发动在先,致使内劲行於手指。
还有一个要诀,就是练太极拳要先用最小的力来打。骨节松开,周身放松,恬静虚无,纯任自然。神宜内敛,气宜鼓荡。打拳时,要松柔求完整,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意领,身随,力活,行顺,圆满,无亏,积柔成刚,一片神行。阴阳自然开合,中正不偏,无过无不及,做到一开一合择中而运,一动一静从中而变,使之相连不断似流水,动中求静气顺遂,飘飘荡荡浪里钻,虚虚实实颠倒颠,从而能以意行气,以气催形,怡然自得,大道无形。
打太极拳还要注重心入虚静。心能虚静则神能安宁,神宁心静则念有所止,气有所归,中气存於中,虚灵含於内,周身内外才能一片空灵。起势前的无极式就是静待机动,气动则太极生。打拳时,一势完了要静待下一势的势动,这是动而复静,但静中又有预动之势。待内气运至充足,下势之机自然跃跃欲动,势有回环,如此就能一气相续流通,连绵不断。
练拳时平心静气,用意运气,静心内观阴阳开合,静心内视浩然之气流转周身,使上下浑然不觉,四肢百骸荡然无存,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天长日久功成自然,就能逐渐达到始於无形归於无极的太极太和之象,阴阳自然开合,天机自然运行。
太极拳是意气神形的运动,因此心意之用非常重要。所谓心意一动则全体皆动,心意一静则周身无有不静,心意缠绕则浑身上下无不缠绕,心劲一发则筋骨肉节无不随从。意为气头,气随意行,心神合一,神气合一,心肾合一,人身三宝必得培养和坚固。精、气、神共运,运用在心,有意归无意,有心变无心,久而久之就能渐入无心成化的神明境界,打太极拳自然能味道十足了。
太极拳之理博大精深,颇为深奥,但是一旦体悟明了,却又是大道至简,可随心所欲,任运无碍。因此,学练太极拳最好先向名师求教,明理从规,依理入练,在名师指导下,勤奋练习,才能达事半功倍之效,即能提高拳艺,又能强健体魄。
太极大师吴阿敏在湾区开班授教,从身手步法基本功入手,讲解太极原理的实际运用,指导学生依理学拳练功,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深有感悟,提高迅速,是可依从学练能得真功夫的名师。吴阿敏是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毕业於中国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主修太极拳、械、推手等太极项目,曾四次荣获国际武术大赛冠军、四次中国全国武术锦标赛冠军,是太极拳界新一代耀眼的优秀代表人物,享有“太极公主”之美誉。欢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从师求教。
联系电话:(650)898-9295
Email: aminwutaichi@yahoo.com
Web: www.aminwutaichi.com
(撰稿Willia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