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冻!不被「猝死」威胁 保命6法则

来源:李雪雯 时间:03/19/2014 浏览: 4403

以下这些场景很常见,长辈突然觉得胸口闷痛,甚至失去知觉;或是在寒冷的清晨里刚起床,只不过是打了一个喷嚏,或外出运动,突然倒地不起……

心肌梗塞及脑中风最常发生在寒冷的时候。

同时具有中、西医师执照的张哲慈及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急诊医学科专任主治医师王士豪解释,因为气温降低,血液浓稠度就会增加、血压容易不稳定,不但会增加血液在血管内凝固的机会,更可能让原本就存在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变成血栓,进而增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中风的急性发作。

幸运者经过抢救而复元,但留下轻、重不一的后遗症,造成当事人及家人(照顾者)心中永远的伤痛。中、西医师们提出日常养生、照护的方法。

一、不暴饮暴食 

中医师苏明达指出,胃处在心脏的下面,如果吃得太多,会向上顶住心脏。如果心脏受到顶压而感到不舒服,影响正常的跳动。特别在血流不顺畅之下,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二、避免便秘 

由於人体在用力时(例如用力上厕所),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具有中、西医执照的叶信甫提醒家人,要特别注意,多带领长辈多走动、多蔬果,以避免便秘发生,引发相关疾病的发作。

三、多吃养心食物 

除了医师及营养师大力鼓吹的少盐、少油、少糖、不菸酒,以及多蔬果的健康饮食习惯之外,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院区中医师吴建东建议多吃黑木耳及生莲藕汁,能有效降低体内不好的胆固醇。

而从阴阳五行中「木可生火」的原理,苏明达则建议如果想要强心,则可以多吃番茄、蔓越莓、枸杞等食物。戒除太甜、糯米类、或豆类食物,以免心脏「泄气太多」、胃胀、让心跳不正常及无法呼吸的不舒服之感。

四、食补宜「温」不宜「热」 

有些人喜欢在寒冷的日子里频繁进补来保暖。然而张哲慈指出,不论天气也多寒冷,进行食补一定要记得挑选「温性」的,不要选择太过燥热的药物或食材,过於燥热的姜母鸭、羊肉炉并不适合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当然,过「凉」或「寒」的生食蔬果也不适宜。

所以他提供「阴阳双补」的方式,例如在温性食材中,同时加入温性的人蔘、黄耆或当归,以及凉性的天门冬、麦门冬、玉竹与百合等。

至於一般国人常用的药材──熟地黄、何首乌,因为太过燥热,并不适合给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食用。

另外,传统中医在预防及治疗中风时,通常会使用温热性质的药材,目的在加强血流循环,避免血流集中往头顶上冲。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应避免食用补脑的天麻、来自青康藏高原的红景天,以及红花、十全大补汤,张哲慈强调,因为这几种药,会让血液集中到脑部,反而加重了脑中风发生的危险。

五、洗澡、足浴或按摩 

王士豪强调,天冷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除手套、袜子及洋葱式由薄而厚一件件加上去的穿衣法外,帽子、围巾、袜子及手套等也都必备,特别是手套及袜子对周边血管硬化或糖尿病患更重要。

寒流来袭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或家中的长者请选择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洗澡。苏明达中医师更进一步提醒要室内通风,一般心脏不强的人特别怕冷,就算穿再多还是感觉冷,特别是当门窗紧闭取暖而缺氧、昏睡时,身体就更是暖不起来,这是因为身体处在缺氧之际,心跳就会愈快,血压也容易上升,心血管的疾病也就容易浮现。

另外,对於「足常温、头常凉」的说法,张哲慈说冷天头部保暖固然重要,但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头昏脑胀。这也凸显出泡脚养生方法的重要性。

泡脚时要特别注意:

1.水面要超过脚踝以上三寸(四指幅)的「三阴交」穴。

2.水温可以比一般泡温泉或泡澡的温度稍高(约摄氏42度左右)。

中医师们都强调,只要透过按摩让手、脚温暖了,就是帮助身体血液的循环顺畅、减轻身体的压力,功效等同於泡脚的原理,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减缓大脑里的高涨压力,并且宣泄体内器官的压力。

陈旺全中医师建议有高血压问题的人,平日可以按压合谷、曲池与太冲穴;动脉硬化者可按外关、手三里、复溜穴。

六、安定神志,避免心情大起大落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引发心绞痛甚至脑中风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张湛《养生十要》里的十大养生要点就以「安定神志」为第一要务,因此,叶信甫再三强调病患平日应避免情绪大幅波动。

现代人的家庭及事业忙碌,形成压力,常常会有急躁、焦虑、惊恐等不良情绪,最易导致血压上升,叶信甫说,所以保持心境平和、胸怀开阔、精神乐观,绝对是平日保养及预防的要点。

版权所有,本刊图文非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公开传播。


来源:康健杂志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