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开始,许多担心孩子齿列不整,有可能影响到社交的父母,会趁着暑假空档,安排孩子开始接受齿颚矫正治疗。有些高中升大学的青少年,也会趁着社交圈转换的时机做正颚手术来降低「变脸」带来的人际交往困扰。
齿列不整齐,从单纯的牙床太小、牙齿太大,造成的牙齿拥挤,到多生齿、上下颚的发育不佳,都有可能。这些牙齿及颚骨的发育问题,若能借助3D影像齿颚矫正评估,在恒牙尚未完全萌发、骨骼尚未定型前,早期做介入性治疗,有机会让恒牙拉到正确位置,引导颚骨往正常的方向发育。
所谓的3D影像齿颚矫正评估,是利用牙科的电脑断层(CT)、齿模扫描机、3D照相摄影,再结合电脑辅助技术,描绘出软组织(如:皮肤)、骨头、牙齿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颗牙齿,在齿列上的位置、角度、牙根状况,牙髓神经与相邻牙齿、下颚齿槽神经管的相对位置,呼吸道的解剖形态。
运用在齿颚矫正上,可模拟牙齿的移动,预测矫正后的齿列、牙根跟骨骼的关系、咬合、呼吸道及脸型外观做全方面的评估。对於避免牙齿过度移动,导致牙根外露,衍生的牙龈萎缩、牙根吸收、牙周病有参考价值。
本周由专攻3D影像齿颚矫正评估的许胜评医师,分享齿颚矫正的关键之道。
及早评估
降低手术机率与治疗困难
身为父母,若孩子的恒牙长不好、参差不齐,怎麽办?是很多家长都会关心的议题,建议可以在孩子八到九岁时,约恒牙换了四到八颗时,做第一次的齿列评估。
一方面是可先初步了解孩子上颚及下颚发育状况,以及恒牙的牙胚位置,特别是戽斗、下巴后缩等咬合有异常问题的孩子,可透过功能性的矫正器,诱导颚骨往正常方向发育,有机会降低成人后,须做正颚手术的机率。
而天生恒牙过度拥挤的孩子,也可透过计画性的拔牙,把会卡住的牙齿先拔掉,让再长出来的恒牙,有足够空间排列整齐些,有机会可以不用矫正,或减少接下来齿颚矫正的时间及困难度。
另一个原因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有时会有阻生齿的问题,当门牙、虎牙、小臼齿萌发后,对侧相对位置的牙齿,若超过六个月,仍没有长出来时,就要怀疑是否有阻生齿的问题,及早处理。
一般来说,怀疑有阻生齿会拍一张环口片(Panoramic film),若确诊为恒牙附近,多长了一颗多生齿,阻挡了恒牙的萌发,须做门诊手术,把多生齿拔掉,再看阻生齿,能不能自然萌发,如果等个半年、一年还是长不出来,再动手术,把阻生齿拉出来。
3D影像
精确辅助齿颚诊断
现在,则可利用3D影像齿列矫正评估,看多生齿跟阻生齿的关系,以及 阻生齿的角度、牙根有没有弯曲或倒勾,来评估阻生齿有无机会自己长出来,或需要运用矫正器强制萌发。
若需要强制萌发时,可以在动多生齿手术时,同时,把埋在牙龈里的阻生齿露出来,可减少手术的次数及等待阻生齿萌发的时间,透过3D影像齿颚矫正评估,也可确认多生齿、阻生齿的精确位置,手术时,用较小的手术切口,把多生齿取出来,伤口较小,减少手术后的不适。
至於,何时是孩子做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机?通常乳牙全部换完,可开始接受齿列矫正治疗,但由於牙齿矫正成功与否,与孩子的配合度,很有关系。若孩子爱吃甜食、喝含糖饮料又不肯好好清洁牙齿,就不建议太早做齿颚矫正治疗。
而矫正中、后期,也常需要患者配合在矫正器上拉橡皮筋,若不配合,矫正期会越拖越长,常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线。对於治疗意愿不高或无法配合的孩子,建议可等到高中毕业升大学时,自己也很在意牙齿排列且配合度高时,再来考虑。
下巴后缩
小心呼吸中止症
要特别提醒的是,台湾须做齿颚矫正的患者中,有不少是属於上颚暴牙、下颚内缩的个案,外观会呈现上唇突出、嘴巴闭不起来的情况,接受齿颚矫正治疗时,有可能会建议上下左右各拔一颗牙齿,把齿列往后拉。
但我们现在知道当下巴比较后缩时,舌头也会往后缩,呼吸道会比较狭窄,有时会有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问题。这类患者,光是把牙齿往后拉,虽可改善上颚暴牙的外观,但对於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可能是不利的。
建议此类患者应到睡眠中心做睡眠检查,了解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情况,并做3D影像齿颚矫正评估模拟,再来决定是否单纯拔牙做齿列矫正,还是须合并正颚手术把下巴拉出来,对於患者外观、咬合及呼吸道的通畅度,最有益处。
在做正颚手术时,3D影像可以用来做立体测颅分析、精确定位下颚齿槽神经的位置、模拟手术中的骨头移动,并输出数位化的手术导引板,在手术中使用,可避免神经伤害,达到精准的骨头移动,以符合预期的手术目标。
【延伸阅读】3招让矫正更理想
戴矫正器会增加牙齿清洁难度,有时也会刮破口腔黏膜,造成不适。在微调齿列时,��会在矫正器上拉橡皮筋施力,需要患者的配合,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结果。
1.矫正器易卡食物残渣,必须用牙间刷,仔细清洁矫正器旁的牙面。
2.若发现矫正器会刮伤口腔黏膜,可用软蜡把矫正器包起来。
3.矫正器上的橡皮筋,会因为浸泡在口水中而失去弹性,必须勤更换。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