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基金不管是股票债券组和还是指数基金或共同基金,都是工作者退休后的生活保障。这晚年的老本非常重要,如果七、八十岁时穷困潦倒,肯定是告贷无门晚景凄凉。退休基金的投资动辄相差数万或数十万元,千万不可「老寿星半途丢算盘-失算」才好。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马(E. Fama)的理论之一就是,在有效率市场下,不妨购买市场上各种股票(指数基金)以分散风险。从长期来看,这个解答不需要特别的数学专业训练,但并不输给投资学之父马柯维兹(H.Markowitz)的二次线性规划模式。它的好处是我们无需在投资前精挑细选适合的股票,也不必为投资后因为市场波动而心惊肉跳,把它放着就好。这正好符合投资巨擘前锋公司(Vanguard)创始人包格(J. Bogle)的名言「别找针了,把整个稻草堆买下来「。此地的针指的是你认为的绩优股,而稻草堆是各种股票都买一点。稻草堆中找针谈何容易?
美国股市历久不衰,因此买一大堆不同或所有的股票在长期来讲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它有两个问题待解决:买了就搁在旁边真的有效吗?买指数或共同基金的佣金偏高怎麽办?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常听到这样反应:我在股市大跌前抽身而出,把钱统统放入债券市场了。这种事后诸葛亮不是巧合就是吹牛。假设有一个经济变数X,当它高时股市必定下跌,它低时股市必然上升。如果只有少数人知道,必然是赚翻了,当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个法则就不灵了。这是后现主义的精粹: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用在投资上再恰当不过了。
由股市换到债券或另一个市场是否比买了放着不动更好?波格尔把1826年到2012年的资料分割成187笔25年长的移动样本。结果是转换投资组合的平均报酬率竟然比买了不换略小一点:猜测正确的转换可多得0.23%的收益,但猜测错误的转换使投资者多损失0.43%,因此不要随便转换。长期要择善固执,时间是你的朋友,冲动是你的敌人。长期而言不管市场如何波动,股市与债券的报酬率分别为7.5%及3.5%就当满足了。这个结论是在大样本下产生的,有相当可靠的科学根据可供读者参考。
第二个问题关於投资基金佣金是否偏高?一般投资者把每期薪水扣下,交给退休基金就不管了。佣金过高与医疗费用一样,是一个长久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但没有人愿意解决。另一诺贝尔奖得主夏普(W. Sharpe)用模拟方法发觉,每年佣金为资产1.1%的基金比0.1% 的基金在30年后最少要少20%:100万退休金少了20万!但夏普教授也指出在市场会回复到正常水准的假设下,大部份成功的转换在中短期仍有利可图,但在长期反而不划算。问题在於没有可信的实证资料来支持「高佣金就可使投资报酬率越高」的假说,这符合了后现代主义的结论:天下那有如假包换的致富之道?所以我们应当找低佣金的退休投资基金。
嘉信理财公司(Charles Schwab)首先提出低费用投资基金,先锋公司马上跟进,为低佣金的投资市场的战国时代拉起了帷幕。只付小於1%或0.5%或更少的佣金去追踪股市的动态(如芝加哥大学的证券价格研究中心),不再要求经理人选择股票。根据佛能2012年的报告,从前如ING公司的策划保守基金、成长基金、中庸基金的佣金都将近1.8%,可能有偏高之嫌。
华人同胞在你退休基金报告中如发现每年佣金超过1%,应当向人事部门提议更换投资公司。如果人事部门置之不理,可以考虑用集体签名陈请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是自由业的华人就可直接更换,但仍得小心基金公司的条款:交易费(transaction fee)、免费转换的限制(free switch restriction)、最小购买额等。笔者以为现在的指数或交易基金,佣金许多都小於0.5%,当可利用它们来为退休之用。
资料来源: 世界新闻网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