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汇款诈欺

来源:华人工商编辑 时间:10/28/2013 浏览: 4443

最近一家位在巴尔的摩的券商报案称,接到客户的电子邮件,表示目前住在女儿家,希望汇款给女儿。这个请求本身看来并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在公司理财顾问致电该客户的时候却发现,本人在自己的家中看电视。

华尔街日报表示,类似的核查程序,能帮助券商及客户避免陷入电子邮件诈欺的受害者。据商务部统计,过去十年来,在证券业发生的这种通过电话及电子邮件进行的汇款诈欺案件增长十倍,去年一年就有3923起。这种增长势头远超过身分盗窃案件。

在这类诈欺案件中,客户不会受到损失。事实上,在这类诈欺案件中,很多券商规定,若没有根据作业流程,与客户进行电话确认的经纪或者理财顾问,个人必须承担这项损失。

很多券商都认为,因为没有保险公司承保该类诈欺损失,因此由理财顾问个人承担损失,将会成为行业标准规则。

安全专家认为,随着愈来愈多人采用电子汇款,这个问题会变得更严重。很多人在网上都留下了个人信息,也就是让全世界的犯罪分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这些信息。

罪犯可以侵入客户的电子邮箱,利用现有客户同理财顾问间的通信,进行诈欺。通常是先要求进行小额转帐避免引起注意,一旦得手之后就放胆行动。

理财顾问都会要求客户提供签名确认,或者是授权进行汇款。不过罪犯也能从用户电子邮箱里找到以往的签名或授权。

同样地,罪犯们还会利用三天长周末,客户们往往会改变理财习惯的时机。例如,采用虚假的像巴黎等国外城市的电话号码,加上马路上或飞机场里的吵杂背景声音,愤怒指责为何还不进行汇款。

在大部分理财顾问都对此提高警惕的同时,犯罪分子的招数也更进一步,他们甚至从例如Ancestry.com等网站,复制家庭人员名单。通过脸书(Facebook)等社群网站,也能轻松获得足够的个人信息。

虽然客户对理财顾问反覆地核对讯息感觉厌烦,但若理财顾问因时间紧迫,或觉汇款请求有可信度,而没有进行核实,很可能会陷入圈套。


资料来源:世界新闻网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