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波士顿大学的财务金融学教授波帝(Zvi Bodie),在电视节目中透露一个最不为人知的投资秘密:购买防通胀储蓄券(IBonds)。在此之前,财政部曾经发行的防通胀证券(TIPS)也卖得风风火火。但是,为何又出一个防通胀储蓄券呢?
原来,防通胀证券的目的是在保护投资者的资金不被通胀吃掉。譬如,财政部今年8月15 曰一张面值100元10年到期的防通胀证券在债券巿场标售为98.95元,利息为2.5%,即每年付2.5元,再加上通胀利息(每半年计算一次),10年后拿回本金,确是个不错的投资项目。
但在今年4月30日,5年面值100元防通胀证券的标价高达107.82元,利息只有0.125%。如你用107.82元买下这张防通胀证券,每年收利息0.125元,再加平均通胀率大约1%或1元,共计每年利钱1.125元。5年后只拿回100元,真正的收益率竟是负1.311%,这样你反而赔了。因此,美国财政部抄得风生水起防通胀证券的噱头还是要小心才好。
防通胀储蓄券却鲜为人知,连波帝教授开始时也忽略了。防通胀储蓄券与防通胀证券同样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来计算通胀率。防通胀储蓄券的利率共有三部份。第一部份(如30年储蓄券)是固定利率:在每年5月1日和11月1日发布作为下半年的固定利率。第二部份是以前半年物价指数为基准的通胀利率,这两种利率在财政部网站可查到。第三部份是前面两部份的乘积。
譬如,2010年11月1日的固定利率为0.3%,半年的通胀利率是1.53%(一年为2x1.53%=3. 06%)。这张防通胀储蓄券的总和利率是:0.3%+(2x1.53%)=3.36%,再加上1.53%x0. 3%=0.459%,共得3.819%,比定期存单的0.45%高了近7倍。最后一部份乘积,是要把通货膨胀的购买力损失也要算在利息上面。假设你以10%的利息借人100元,一年后得110元,但通胀率为20%。所以你要求的利息应当是10%+20%+(10%x20%)=32%,不是30%。在金元券中生活过的中国人和精明的犹太人都不会忘记最后那一部份的:通膨也要算在利息上。固定利率基本上是不变的(重新换券时除外),但通胀率每6个月变更一次。
防通胀储蓄券的优点是你不用去债券市场高价竞标。你在银行设立一个帐户(有密码),直接透过财政部的Treasury Direct购买即可,无手续费。通胀率是保证的,固定利率依巿场供给需求而定,最小为零但不得为负。如果你买的防通胀储蓄券的固定利率为0.1%(太低)但一年后的固定利率1.5%,你可付3个月利息的罚款,提出(cash out)后再换另一个防通胀储蓄券,真是划算。
如果通胀为负的,通货紧缩或物价全面下降10%,财政部不会扣你的本金,你仍可把本金00元悉数取回,但你的购买力上升11.1%,因为此时的90元等於以前的100元。当防通胀储蓄券到期时,其利息收入与防通胀证券的利息收入一样,须缴联邦税,无须缴州税和地方税。
因为防通胀储蓄券的好处渐渐被大众所知晓,一时洛阳纸贵。目前固定利率已经降为零,通胀年利率大约为1.18%,即一年后的利率保证1.18%左右,远远超过定期存款的利率。一年后如固定利率上升,可赎出防通胀储蓄券(罚3个月利息,但如已购买了5年可免去罚款)重新购买新的防通胀储蓄券。如果届时股市下挫,也可以将防通胀储蓄券取出转投股巿乘低买入。因为好处太多,所以每人每年限买1万元(电子交易)。
华人同胞对长期投资有兴趣者可考虑购买防通胀储蓄券,尤其对退休可有所规画,否则悔之晚矣。首先到银行去开一个专用户头,可直接经由Treasury Direct购买。如果每年存1万元,40年退休后有40万元本金及所有的通胀和固定利息。再加上随着通胀而调整的社安金,后半生也可高枕无忧了。
资料来源:worldjourna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