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华人的社会,如下的现象常见不鲜:
一位家庭主妇去街市买菜,为买一斤菜,由街头看到街尾,又返转再看一遍,甚至多遍,才决定在那一档小贩处买,拿到菜后,还要软硬兼施,半抢半拿地在?堆抽上一把。
又或者去到商品摊前,她就大刀阔斧地杀价,卖主开价100,主妇敢杀到二、三十,但往往不可想像的是,她竟然真的杀得到,连我们旁人都感受到杀价给她们带来的快感。
这就是中国人文化的其中一种,也常常是外族人眼中的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早己是见怪不怪了,因为标价一早就预设这笔费用,笨的才不讲价。当进入到其他族裔的商店,这种占小便宜的形式就基本上荡然无存了。我们并不是说这种文化不好或犯罪,也正因为中国人有这种肯着眼於小财和勤俭的文化,才会令华人在历次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成为市场当今购买力最强的族裔。
不过这种华人文化在美国似乎也被传播,当然也有被克制。有一天,一位己经看过几次房屋的准买家黄太太,很凝重的要约在办公室,开始时只以为是在买房屋的资料方面有甚麽疑问需要坐下来一齐探讨研究。当然很快大家就在办公室见面。
开始时,一切都是围绕着房屋的事在讨论,到接近尾声,黄太单刀直入,直截了当提出一个我们文化中的问题:她说,外面有不少的华人经纪都可以给买家回扣佣金,甚至可以多达一半以上, 她在问我可不可以在成交之后,将佣金回扣给她。
这个问题,在入行之后,曾被问过不下10次。有时候想,自己是买家的话,也可能会提出同样的要求,这个要求在法理上不能说有违法例,也不能与贪污行贿相提并论,但无形中也是对专注於自己事业的人一种伤害和打击,就犹如一位尽忠职守的员工,突然因为老板可以在外间找到廉价劳工,就大幅要削减人工一样,相信没有一个人是愿意接受的。
市面上有同业会做,不容否认,但多数出现在一些别无经验,又非全职於工作的个别同行, 他们在侥幸中被点中做取代品,无功而有获,多少也就不计较了,才会为个人私利,而去践踏整个同业利益。
记得一段小故事:A公司在80年代己成立,经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当中很多的对手或同行, 不惜大减价,大倾销,急功近利去争取,以求雄霸市场,但30年下来,当年无数显赫一时的对手都消声匿迹了,但A公司仍然屹立不倒,今时今日仍然同业中的佼佼者,它的成功就在於它有实力,不靠促销,实实在在、认认真真的做好本份,客人明知它不是最便宜的一家,但有口碑、有保障、能够保持正派作风,所以A公司就生存下来。
回到上述黄太太的例子,我们并不认可。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范,也有很多不成文,但被认同的惯例。比如在全世界各地的地产行业中流行着的佣金制度,也是因应了每地区不同的环境,酝酿几十年而形成回馈给地产从业员的一份工资而已,与每个工人在月底向雇主支出薪酬是相同的。
以前自己也感觉,经纪行业收入丰厚,羡煞旁人,但当从事了这一行业以后才明白,这份工资并不见得比一个工人的薪酬好,甚至我们会很羡慕工人有工会保障、有全家医疗保险、有退休计划、有固定的工时、有安全的保护、更可能有终身的退休金等,这些都是经纪行业所没有的。
不错,政府对监管地产行业的措施也逐年完善和收紧,一些以礼物式的业务推广也相继受到限制和管制。但是这样也好,这一切都是透明度高、公事公办,自然也就令社会清廉和道德标准提高,市民才会有更多的保障。
据说联邦的地产管理部将会在明年进一步完善和管理房地产经纪制度,例如会规定买卖双方不能共用同一经纪,买卖经纪的权益和利益将会更加受到保护,这样将会更加完善地产仲介经纪的制度化。
资料来源:世界新闻网
图片翻摄自���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