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气复苏,南加州一些华资商号陆续有增聘人手的需求。但有求职者指出,上门应徵或投出履历表后却石沉大海。而有雇主透露,由於现下工作机会增加,有些员工自以为行情看涨,不再兢兢业业做事,才刊登徵人启事,希望达到「警惕」员工做好本分的真正目的,反映坊间徵人启事「有真有假」。
根据加州就业发展局近日报告,加州5月分失业率下降至8.6%,为2008年11月后首次降到9%以下。虽仍高於全国平均失业率7.6%,坊间已看到包括华商在内、有更多的公司行号纷纷刊登徵人广告。
月前在住家附近一家华资眼镜行前,看到徵求帮手启事的刘姓高中应届毕业生,兴冲冲地上门应徵,希望上大学前能赚点外怪,却被告知「已找到人手」。一个月后他经过该家眼镜行时,发现门前照旧张贴有徵人启事,再度上门应徵,一样被告知已找到人手。
月前在中餐馆门前看到徵人启事的方同学,向餐馆工作人员询问是否缺乏人手时,工作人员是一问三不知,建议他直接致电雇主。他向雇主询问后,被告知先寄出简单履历,之后即音讯杳然,但仍继续看到该张徵人告示。
近日自加州州大商学院毕业的黄同学,未毕业前即透过网路等管道找寻与本科相关工作,因毫无佳讯,母亲到处拜托亲友留意是否有工作机会,并每天购买中文报纸替儿子找寻工作机会。
结果其母看到报端刊载一家跨国公司正找寻与儿子所学相关人才,很高兴地向在该公司服务的远房亲戚打听。结果被告知「我所以没有告诉你这个工作机会,是因为公司根本没有职位出缺。员工传言公司不过是想激励员工更努力工作罢了! 」
不愿具名的数名业者指出,美国劳工法偏向员工,一些员工即使工作表现不佳,雇主在口头上不能轻易警告或恐吓员工,以免惹来麻烦。有些雇主认为不如透过徵人启事,给员工无形压力,让「他们看了会担心工作有个三长两短,以便好好发挥工作本能」。
然而律师指出,雇主刊登徵人启事,如果是「假招人,真正在提醒员工工作更努力」,将涉嫌违反加州「商业及专业法」(Business and Profession Code)中「虚假广告」条文。若对大众造成伤害,受害人可要求地方检察官办公室对商家提起诉讼。实务上,雇主因这种行为被告的案例微乎其微,因为受害人不好举证。
律师吕学铭说,即使雇主刊登徵人启事,用意是为了警惕员工更努力。实务上,不会有雇主承认。而类似做法的「受害人」也不是员工,而是前去应徵者。但应徵者不可能巧到彼此认识,足以构成向雇主提起集体诉讼的人数。
律师刘于慧平则说,十人左右的小企业雇主,若担心口头警告工作不力的员工,会惹来诉讼。建议不妨事先制订企业规章,注明雇主及员工的权利及义务,及在那种情形下雇主有权要求员工走路等。
资料来源:世界新闻网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