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保护自己和孩子,避免吃下一肚子毒素或有害健康的食物,花十分钟时间,好好认清以下六种最常吃到的高风险食物,并学习如何破解它们的危害。
日本畅销书《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作者安部司曾任职於食品添加物工厂,甚至曾被称为「食品添加物之神」,也正因为如此,他目睹了现代食品加工业如何全面改变人类的饮食。例如,只要用白色粉末,就可以做出猪骨高汤、廉价的肉屑加上三十种添加物就可以复活成小朋友最爱的肉丸子、光是吃一个便利商店的饭团,就可能摄取了将近十种添加物……根据安部司的了解,食品添加物已经多达一千五百多种,现代人已经不太可能完全不吃到食品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真的那麽可怕吗?该怎麽避免吃进有害的物质?
在众多食品添加物中,防腐剂跟色素,是专家一再提到,要尽量避免经常摄取的食品添加物。
防腐剂种类众多,有些可能引起过敏、食欲不振,发育迟缓;严重一点,长期食用甚至会导致肝、肾功能受损或致癌。例如苯甲酸及甲醛都常用於防腐剂,苯甲酸虽为合法食品添加物,但过量或长期食入可能影响肝功能,日前就有一批中国进口的可口可乐ZERO PM原液主剂被验出含有超标的苯甲酸。清大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李宽容指出,碳酸饮料、果汁、蜜饯、酱油都常用苯甲酸当防腐剂。
甲醛则类似福马林,有刺鼻的臭味。甲醛食用后会引起头痛、晕眩、呼吸困难及呕吐等症状,是致癌物质,禁止添加於食品,但仍有不肖业者将其滥用在萝卜乾、粽子、虾仁等。李宽容教授特别提醒消费者,要小心来路不明的廉价海鲜。
花花绿绿的糖果、鲜艳欲滴的合成果汁、五彩缤纷的造型吸管,都是孩子的最爱,却隐含危机。愈来愈多研究发现,人工色素有可能造成孩子过动、学习障碍。
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指出,人工色素黄色四号、五号,红色六号、四十号都可能引起小孩过动。蓝色一号则会引起过敏。「吃太多色素会引起焦虑不安,如果不让孩子吃这些东西,你会发现孩子变了一个人,在学习上长足进步,」林杰梁医师说。
在英国主厨奥利佛的营养午餐改造运动中也发现,在孩子吃过高油、高糖、高盐以及各种加工食品的午餐过后,行为问题达到高峰。但当奥利佛在学校推动健康午餐一段日子之后,老师跟校长都表示,学生的行为问题改善许多,甚至上课更专注、学习成绩大为提升。
健 康 对 策
1.合理怀疑:安部司指出,消费者不需要去记添加物的「名称」及「危险度」,只要抱持「单纯的怀疑」,看清商品「背面」的「原料(成分)标示」,在常识范围内做判断就好了。例如:「为什麽会这麽便宜呢?」「为什麽本来不该很Q的食品变成很Q?」「为什麽本来不该很白的食品变成很白?」「为什麽保存期限可以这麽久?」
2.注意看食品标示:要去看主要成分,如果有防腐剂、色素,尽量少让孩子吃。如果成分标示里有很多看不懂的成分,就要小心,因为这通常表示加了很多食品添加物。
另外,消费者自己也要做风险效益评估。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孙宝年指出,食品添加物有时是为了食品安全,减少肉毒杆菌、微生物的产生,并不全都是不好的。如果不用防腐剂,就要小心保存,否则食物中毒的风险比用防腐剂还大。孙宝年提醒民众「要有量跟风险的概念,可以算算你和孩子每天吃了哪些有风险的东西,做一下风险跟效益的评估。」
3.观察法:如果食物看起来太鲜艳、太白、颜色不自然……都要注意。孙宝年指出,例如香肠可以看它的颜色,颜色愈红,表示亚硝酸盐用量愈多,因为它会让肉变红。
醣类是身体热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醣类也有优劣之分。日本生物医学专家生田哲在《要好脑力,先要好饮食》一书中指出,能够在血液里慢慢的释放 出葡萄糖燃料的『缓释型』醣类才是冠军。」缓释型醣类的代表是蔬菜、豆类、全谷物。水果中的醣类是果糖。果糖转变成葡萄糖所需花费的时间也比白糖和精致过 的淀粉来得长,也属於「缓释型」醣类。这些「缓释型」的醣类来源,国人的摄取量都偏低,反而是经过高度加工、精致、营养成分不剩一滴的白糖、糖浆等「速释 型」醣类摄取过量。
这类「速释型」醣类,吃后会使血糖急速上升。用不到的糖分就累积在肌肉、肝脏,造成肥胖、脂肪肝,成为可怕的健康杀手。
目 前市售饮料,绝大部分都含有大量「速释型」的醣类,像是高果糖糖浆。即使你跟店家点的是只有三分甜的「微糖」饮料,却可能吃下一肚子坏糖。根据《康健杂 志》针对市售饮料刚做过的一份调查,所谓「微糖」饮料,含糖量却高达五十公克以上,等於有十颗方糖这麽甜,已经超过每人一天的糖分建议摄取量。
至 於不含热量的代糖,过去深受减肥者的喜爱,但近来也有愈来愈多研究发现,代糖可能具有健康风险。尤其是最常见的代糖阿斯巴甜,陆续有研究指出,阿斯巴甜可 能导致脑癌、精神恍惚,甚至不利於减肥。代糖是否真的会致癌,目前还没有定论,不过马偕医院营养师徐于淑指出,医院现在对代糖的使用已经比较保守,建议减 肥先从改变饮食习惯着手,而不只是改用代糖。
健 康 对 策
1.舍弃含糖饮料:要减少坏糖的摄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喝市售含糖饮料。徐于淑建议胖小孩,除了低糖、无糖的豆浆、低脂牛奶,其他含糖饮料一概拿掉。
2.小心入口即甜的食物:要如何判断吃到的是缓释型的好糖,还是速释型的坏糖?国民健康局长邱淑媞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凡是入口即甜的糖都要小心,要经过慢慢咀嚼才吃到甜味的食物,像是五谷杂粮类就比好。
3.以新鲜水果代替甜点:生田哲指出,上午十点或下午三点的点心时间常会有血糖值下降的情况,建议此时选择新鲜的水果,代替零食、甜点。
小胖子愈来愈多,除了坏糖饮取过多,脂肪摄取过量,也是祸首。脂肪摄取过量不仅容易造成肥胖,引起诸多慢性疾病,也会吃进过多环境荷尔蒙,造成细胞病变、影响生殖能力。
专家也提出,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反式脂肪,尤其要特别小心。
反 式脂肪是植物油经过人工氢化而成。林杰梁医师指出,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跟糖尿病、大肠癌有关,甚至有澳洲研究长期吃到反式脂肪的孩子,长大智 商比较低。基於反式脂肪对身体健康可能的伤害,丹麦政府规定凡是油脂中含有二%以上反型脂肪者,不得在丹麦贩卖。台湾目前也规定要标示出反型脂肪含量,但 并未限制用量。
反式脂肪由於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常见於乳玛琳、美乃滋、酥油、蛋糕、饼乾、洋芋片等。
健 康 对 策
1.减油:对於脂肪摄取已经过量的人,要想办法把油脂降低。徐于淑建议,可以把面包换成简单点的三明治、全麦面包、没有包馅的小餐包。同时也要改变烹调方式,少用油炸。例如,水煮的鸡肉,跟油炸的鸡肉,热量可以差到一倍。
爸妈可以在家煮一锅蔬菜汤,放一些洋葱、番茄、大白菜、高丽菜等,孩子肚子饿时就热来喝,补充蔬菜量,让孩子撑过饥饿的时间,以免孩子去吃咸酥鸡之类的垃圾食物。
2.选好油,闪坏油:消费者在购买食物或上餐厅时,可以多询问使用油脂的种类,尽量减少吃到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到早餐店,可以要求不涂奶油。如果要涂,建议以橄榄油代替乳玛琳,即使是天然的奶油或牛油也要尽量少用。
3.小心隐藏起来的油:除了大家看得到的油炸食品、肥肉,很多人经常不知不觉吃进许多隐藏起来的油。徐于淑指出,加工食品像是贡丸、火锅饺肉制品,里面有很高的比例是肥肉,要小心这些隐藏起来的油,尤其是外食的时候。
摄取过多高盐分食物,会增加中风、心血管疾病、甚至胃癌的风险。根据调查,台湾的国中生,每日钠的摄取已经超过建议量的两倍,实在令人担心。
为什麽孩子吃进这麽多盐分?调查发现,现在小孩很少吃米食,主食多来自於面包、面条,这些食物在加工过程多少都会加入一些苏打粉或盐,孩子不知不觉就吃进很多盐分。
此外,大量外食、吃零食的孩子,盐分的摄取更容易过量。徐于淑指出,因为蔬菜不易保存,容易变黄,所以外卖的便当蔬菜都很少;看到的蔬菜大部分都是腌渍品,像是酱菜、腌黄瓜、泡菜,都是很咸的食物。
另外,像泡面、洋芋片和许多加工食品、酱料、调味料都含有大量的盐分,或很多吃起来咸咸甜甜的零食,像蜜饯,其实都加了不少的盐。
健 康 对 策
1.多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新鲜食材通常含钠量不高,但加工食品像香肠、腊肉、火锅馅料通常含有较高的盐分、购买食品时,要注意营养标示上的含钠量。成人每日钠摄取量不应超过二四○○毫克(约六公克的盐)。
2.利用天然蔬果提味:葱、姜、蒜、香菜、苹果、凤梨、番茄、洋葱、海带……都是可用来提味的天然食材。减少调味料的使用,多用天然蔬果增加食物的风味,就可以减少盐分的摄取。
3.小心喝汤:口味过咸或过於鲜甜的汤,很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喝进去太多的盐分、味精或其他调味料。建议不要喝太多,也不要吃太多淋在饭菜上的酱料。
不当的饮食,有可能让孩子从小就处在罹患癌症的风险中。要保护孩子,就要减少摄取易致癌的食物。其中,亚硝酸盐与黄麴毒素,是很容易吃到的致癌物,要特别小心。
林杰梁医师指出,很多研究发现,孩子一个星期吃一次以上的火腿、腊肉、培根、香肠、热狗等这些含亚硝酸盐处理过的食品,得到白血病的风险会增加七○%。
而黄麴毒素则可能诱发肝癌,在潮湿的气候里,储存不当的花生、玉米、谷物等,都容易产生黄麴毒素。此外,一些经过发霉程序腌制而成的食品,像是豆瓣酱、豆腐乳、臭豆腐、咸蛋、咸鱼……也容易遭黄麴毒素污染,都尽量少吃。
健 康 对 策
1.多吃蔬果防癌:林杰梁指出,研究发现,小孩如果多吃蔬菜、大豆类制品,则会将白血病风险降低五○%。
2. 做好食物保存:台湾气候潮湿,建议吃剩的米、豆、米粉、冬粉都最好放在冰箱。因为空气湿度高容易长霉,产生黄麴毒素。黄麴毒素洗不掉,要煮到摄氏二五○度 以上才会被破坏,而且有些是肉眼看不的,所以不要等到食物发霉才丢掉,要注意保存期限。花生建议吃带壳、真空包装的,可以减低吃到黄麴毒素的风险。
3.减少高温调理食物:很多食物在高温调理之下容易产生致癌物,建议少用烟薰、烧烤、油炸烹煮食物,改以清蒸、凉拌、水煮更为健康。
农药残留可能引起许多疾病,甚至癌症。不少研究也发现发现,在体内有较高农药残留(例如有机磷农药)的儿童,容易出现学习迟缓,甚至有过动倾向。
曾任消基会副秘书长,师大化学系教授吴家诚指出,台湾目前的农药残留问题还是很严重,提醒消费者蔬果一定要洗乾净。即使国外进口的蔬果,也有可能因为把关不严,出现农药残留过量的情形。
健 康 对 策
1.吃当季盛产的蔬果:吴家诚建议,要降低吃到农药的机会,最好选择当季盛产的食物,因为当季食物不用放很久,比较不需用太多农药。也因为是当季盛产,不需要为了卖好价钱,在刚喷完农药就急着采收。
2.去皮:包括谷物去壳、果实剥皮、蔬菜拨除外叶等。因为农药大部分都残留在表面上,去皮可以去除表面残留的农药。
3.水洗:在水龙头下利用水的冲力就能冲掉部分的农药。番茄和小黄瓜等有皮的蔬果,可以用软毛清洗。但不建议用清洁剂洗蔬果,因为清洁剂里面通常含有漂白作用的萤光剂或化学品。
4.适度的烹煮:很多农药经过加热烹煮大多数都会被分解而减少毒性。
认清风险食物,做好自己跟孩子的健康管理,才能真正享受美食,享受健康的人生。
出处:亲子天下26期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