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道感染-家长不可不知

来源:范秀丽、廖悟佑 时间:02/26/2013 浏览: 6435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 名列小儿一般病房住院 5 大诊断之一,到底该如何预防,平日照顾上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及一旦住院,会面临哪些的检查与治疗,身为家长,您不可不知。 泌尿道感染是指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有感染情形,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其特徵是尿中出现细菌并有发炎反应,少数会造成长期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蛋白尿、肾脏功能降低或较少出现的末期肾疾病。

一、病因
泌尿道感染的病因依年龄与性别而异。小於 3 个月的婴儿多为菌血症而引发,细菌经由血液流至肾脏造成泌尿道感染。学龄前期儿童,尤其女童则因尿道较短,发生泌尿道感染机率较男童高,也因肛门离尿道很近,粪便里的微生物易经尿道口上行而造成感染。此外男孩包皮过长、先天性泌尿道结构异常( 如膀胱输尿管逆流 )及性行为频繁的青少年,皆是高危险群之一。

最常引起急性泌尿道感染的菌种是大肠杆菌,其他常见的菌种有克雷白氏肺炎杆菌、变形杆菌(Proteus)、肠球菌、葡萄球菌和披衣菌;此外,病毒和霉菌也常常造成泌尿道感染。

二、临床表徵
泌尿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性很大,常受到病童的年龄别、潜在性神经异常以及再度感染的频率等因素所影响。在婴幼儿期,其症状是模糊且较不具特异性。婴儿可能有发烧、腹胀、食慾减低、躁动不安、呕吐、排尿时明显的解尿困难、尿液颜色或味道改变;较大儿童会表现出发烧、下腹痛、后腰部疼痛、耻骨上疼痛、频尿、尿急、解尿疼痛或遗尿,有时也会引起血尿。

三、诊断检查
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有赖於尿液中培养出细菌,因此尿液分析与尿液培养必须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收集。若儿童能自行解尿,可以收集乾净的中段尿液(舍弃前段及后段少量的尿液,其余的尿液则为中段尿)。对於婴儿或不会自行解尿的儿童,则会消毒后予贴尿袋以收集尿液。儿童如有生理结构异常情形易造成泌尿道感染或肾脏受损等,一般住院后会做肾脏超音波检查,而於抗生素使用一个阶段后进行排尿性膀胱尿道摄影检查,了解有否膀胱输尿管逆流情形,逆流达 4-5 级者,须经由医师评估必要时进行手术。

四、医疗处置
泌尿道感染主要治疗方式是使用抗生素,通常抗生素需依医嘱持续使用一段时间,不可於无症状时就自行停药,必要时於抗生素治疗完后 3-4 天需重复尿液培养检查。

五、预防泌尿道感染的方法

  • 清洁婴儿会阴部应由前往后以避免大便污染尿道区;教导女童解尿及排便后由前往后擦拭。
  • 避免将尿布包太紧,尽量选择棉质内裤可避免潮湿,减少细菌孳生。
  • 多喝水,避免憋尿,每次排尿应全部排空,避免有余尿。
  • 避免泡澡与洗泡沫浴过久,以避免化学物质造成刺激。
  • 大小孩喝蔓越莓汁,可增加尿液酸化以减少细菌孳生。
  • 依医嘱使用抗生素,勿自行停药,避免复发。
  • 青少年性行为前后解尿,以预防尿液滞留及能将细菌排出泌尿道。
  • 男孩需注意包皮清洁,如无法推开清洁,可考虑类固醇擦拭治疗,通常约使用 2-3 周,最长 4 周未改善,则可考虑手术处置包皮过紧问题。
  • 如有便秘问题,应设法改善。

俗话说预防重於治疗,以上预防方法如能落实在生活中,相信泌尿道感染不会轻易找上门。

资料来源:健康电子报 (本文作者为台大医院护理部儿童一般病房护理长 )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