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原医》作者杨定一博士坚信,从「心」开始整顿自我,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打造「心脑合一」的理想境界,必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杨定一说,促进心脑健康,平时可从饮食、锻链呼吸、音乐疗癒、运动、接触大自然等方法实践,更能达到全方位身心平衡的效果。
第1招 吃对食物 促进心脑健康
在均衡饮食的前提下,可多选择富含维生素A、C、E和其他抗氧化物,以及有助平衡胆固醇的食物,更有护心护脑功效。
1.巧克力
适量食用黑巧克力不但让人心情变好,当中富含可可多酚,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此外,可可当中的植物性化合物黄烷醇(flavanols)也有助降低血压,对心血管健康很有帮助。
2.深色蔬果
相较於颜色较浅的蔬果,深色蔬果含有较高的抗氧化素,例如红萝卜、菠菜、花椰菜、甜菜、茄子、甘蓝菜等等,水果则包括番茄、葡萄、草莓、柳橙、橘子、芭乐等。
3.坚果
综合坚果中含有维生素E,具抗氧化效果,而且坚果类食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好的油脂,惟须注意热量较高,每天最多一把就好。
4.鲑鱼
Omega-3对大脑和眼睛的发育很有帮助,除了鲑鱼之外,鲭鱼、沙丁鱼、秋刀鱼、鲔鱼也都是补充Omega-3的好来源。平时多吃鱼,减少肉食摄取,也能降低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同时预防心血管疾病。
5.豆类
豆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更是安全又有效的平衡胆固醇食物。研究指出,每天吃28克的豆类食物,可降低10%总胆固醇、LDL(坏的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6.红色食物
从中医观点来看,红色食物对应五脏当中的「心」,以分子生物学观点来看,也可对应到抗氧化物的益处。红色养心食物一般为赤色食物为主,或是温性的药材。例如丹蔘、山楂、桑椹、洛神花、龙眼肉、枸杞、红枣、红麴、红豆、番茄等都在此列。
第2招 打造个人音乐处方笺
音乐可以抚慰人心,甚至部分音乐疗法已进入实证治疗领域,效果愈来愈受现代医学肯定。
台湾台安医院表达性艺术治疗中心音乐治疗师何佳陵指出,听音乐可刺激脑部神经元突触,加强脑部功能,并增加多巴胺等荷尔蒙分泌,让人感到愉悦。
那麽,哪种类型的音乐最能达到疗癒效果?何佳陵的答案是「不一定」,因为音乐是盛装情绪的容器,每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容器,才能真正达到疗癒作用。李明蒨观察,现代人常一回家就打开电视,也常听摇滚乐或电音舞曲,这类歌曲中含有太多不规则元素,每天轰炸个不停,会使人心不静、脑不定。
李明蒨说,每个人应该找到能促使自己「自我对话」的音乐,如果没有聆赏音乐的习惯,也可从生活中留意。例如,到餐厅用餐时,仔细聆听现场播放的歌曲,等到某一天,你听到一段乐曲,开始感觉身体彷佛随着旋律共鸣,别忘了记下来,这就是个人专属的「音乐处方签」。
李明蒨和何佳陵都认为,古典乐曲结构规律、和谐,是很好的入门选择,或是添加大自然虫鸣鸟叫的乐章,也都有不错的纾压效果。
第3招 锻链呼吸 吐纳深沉稳定
呼吸是少数无意识的行为、却可以用意识去调整控制的生理活动。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但能提高身体的含氧量,古印度和中国佛���道修行时,都将呼吸视为开启「天人合一」的钥匙,让人情绪稳定、常保青春。专家建议,入门者可从最基本的腹式呼吸开始。
1.检查自己的呼吸是否正确
腹式呼吸是利用横隔膜的收缩与放松,造成胸腔与肺脏的体积改变所产生的吸气与呼气的作用。可用双手感觉肋骨位置,吸气时会感觉肋骨推着手往外伸展,就是正确的呼吸姿势。
2.练习吸气短、吐气长
以吸和吐时间比1:2为目标,吐气时间拉长,才能将体内旧空气完全吐出,进而容纳新鲜气息。如果刚开始没办法拉长吐气时间,就从缩短吸气开始;并可采用「蜜蜂呼吸法」,吐气同时轻声发出「嘶……」的声音,有助提升专注力,将焦点全放在感觉呼吸,完全抽离外在环境,让自己变成中立的个体,效果更佳。
有过练习经验的人说:「等你练完呼吸回神之后,你会发现,那些原本困扰你、影响你的情绪,就已经全部散掉了!」
第4招 多踏青 享受天然负离子
趁着假日,走出户外,来趟森林浴吧!
绿色植物及溪流瀑布产生的负离子和芬多精,是丰富天然的空气清净元素,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有助养心。
负离子是水从高处流下撞及物体而产生的,可中和环境中的正离子,让人感觉舒服;而芬多精则是从植物的根、茎、叶、果皮分泌出来的,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第5招 螺旋拉伸运动 天天练
螺旋状态是阻力最小、阻抗最少的动力原则,因此杨定一指出,许多运动系统如瑜伽、气功、柔软体操等,都是科学且内外兼修的运动,运用螺旋原理运动,可活动到身体全部关节,达到重新调整的效果。
台湾长庚生技身心灵转化中心运动老师吴长泰本就有太极拳、太极导引、合气道的底子,当他接触杨定一的「螺旋」理念之后,深觉认同,於是两人依此概念,发展出「螺旋拉伸」运动,有调整脊椎、深度伸展的作用,配合呼吸,更能达到身心健康。
资料来源:文章摘录自康健杂志171期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