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传统投资的两大支柱股票与债券,都中箭落马,不是本益比(P/E)太高就是殖利(收益)率太低,市场一片怨声载道。此时一动不如一静,看紧自己的荷包吧!
近来最常见的诈术之一是电话帐单上的加料(cram):指的是电话公司外的第三者(网视机构)在帐单上加一些不当收费。有些收费是合理的,如AOL、Direct TV和DishNetwork等,有些如voicemail、e-mail及webhosting等你没订的也被收费。根据联邦传播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估计,有1500万到2000万传统电话用户受害,手机电话使用者也有同样的问题。华人首先要检查是否有小额附加收费,如果不幸中招,当要求电话公司退费或阻断将来这种收费。此外手机号码不能随便给人,因为对方可利用您的手机号码把这类费用加在你的帐户上。
在使用签帐卡(debit card)时也得小心了。假设你帐户中存款不足因而透支,就要付透支费(overdraft fee)。你只要参加了透支保护计画(overdraft protection program或OPP),就中了圈套,因为透支费每次可高达30到35元之间。银行的圈钱行为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开始就闻名遐迩了,现在的大银行也毫不逊色。2010年富国银行(Wells-Fargo Bank)被集体诉讼,赔了消费者2亿300万元,罪有应得。据统计大约有3/4的客户选了OPP因而纷纷上当。你如果也是其中之一,赶紧去取消OPP并要求与你的支票帐户连线,即使透支也只罚5到10元,强过30到35元。更好的是参加一个预警计画:透支前要求用电邮告之以防止透支。总而言之,平时最好核对一下收支是否平衡,以免被敲竹杠,悔之晚矣。
中年或中年以上的华人听到胆固醇莫不闻虎变色。坊间的健康食品满天飞,笔者亦有此疾,不得不忍痛去购买能降低坏胆固醇的橄榄油(olive oil)。橄榄油确实对心脏病有一定的好处但所费不赀:一瓶义大利进口16盎司的橄榄油就要价16.99,一分也不让。一个家庭10年就得花费二、三千元在它身上。但是根据消费者报导(Consumer Reports,2012年9月号),橄榄油的顶级─特纯(extra virgin或EV)─品质参差不齐。美国食物药品监管局(FDA)甚至并不监督EV的纯度及味道,厂商基本上可自贴标签。几年前笔者趁低价时买了六瓶EV,二个月后只见瓶底出现白色沉淀物,赶紧到BiLo退钱。根据消费者报导做的实验,两种义大利名牌(标榜纯地中海手摘橄榄)的进口EV,充其量只有还好(fair)的评比,远不如被评为最佳的加州Trader Joe's California Estate Oil(价格合理)和McEvoy Rand(较贵)。被评为好(Good)的有B.R.Cohn,365 Everyday Value(Whole Foods)和义大利的Lucini Premium Select,Kirkland Signature Select等。更重要的是EV适合用在蘸面包、沙拉和鱼等食物上。但华人喜爱用油煎食物,根本不必去买价格昂贵的EV,因为在炒宫保鸡丁时,橄榄的香醇已被辣椒冲得烟消云散,买便宜的纯橄榄油(Virgin)即可,别当冤大头了。
资料来源:世界新闻网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