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合同时应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词

来源:华人工商编辑 时间:10/09/2012 浏览: 4736

相信您一定听过这句话: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商业合同。开始时谨慎考虑将会避免日后很多的纠纷。下面两个案例就非常典型。

案例一:一位预定了200多吨的鸡肉的食品购买商想购买一些适用於烤炙和爆炒的小鸡。但是,运来的却是一些老的,用来蒸煮的鸡肉,於是这位失望的买家就提出了控告,让法院来决定双方当事人是怎样来理解“chicken”这个词的含义的。

听完了几个行家的证词以后,法庭得出合同中的一般所指词并没有表明买家想要鸡的类型或级别。行家解释说,在交易时,人们一定要指明你要买或卖的鸡的种类。因此,在拖延诉讼以后,卖方赢得了这个案子。如果买卖双方在合同中有详尽的说明,那麽也就不会有这麽多的纷争了。

案例二:一位农民与一家加工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加工公司同意去收割农民中的上百英亩的庄稼,除非天气不好。地里交替种植着不同的庄稼,它们收割的时令不同。而那年的天气在季初出奇地冷,而后又突然地转暖,变热,导致了庄稼立即成熟。食品加工厂不可能同时收割所有的庄稼,於是这位农民就以违背合同规定向它提出了控告。这家公司反驳道,根据不利的天气条款的规定,他们是没有责任的。那不是收割的完美季节。就这样,合同中的语言成为可这家公司不履行义务的藉口。

这些案例说明了签订合同前阐明合同语言措辞的重要性。确定你与另一方对合同中所有模糊不清的词与短语的含义都达成了一致的观点。即使一个不起眼或放错了位子的标点符号也可能大大改变你在合同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范围。同时对於常常被误用的词也要注意。比如,你同意两个月付款(Bimonthly Payments),你是理解成两个月去付一次款还是一个月要付两次款?

就是因为有如此多的危险,所以最安全与谨慎的方式就是,在签字之前有一位在合同法方面经验丰富的律师检查并同意合同的内容。


资料来源:USLawChina美国法律联营网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