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欧巴马总统五度到北维州社区学院(Northern 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发表公开演讲,介绍他出场的是一位经历中年失业的学生,这位学生分亨了他从失业到再就业的心路历程。他说,社区学院给了人生的新方向,他曾经拥有运输服务小型企业,但由於经济不景气而破产,他也因此失业。
随后,他在北维州社区学院选修网路安全专业,并拿到几乎全A的成绩,这个专业让他可以进入对人才需求较多的技术领域,毕业后很快找到工作,重新回到职场。
欧巴马总统以这位学生为例,证实社区学院对於重振美国经济的重要性,2012年联邦政府投入非常大的资源到社区学院。欧巴马总统也对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的学费高涨非常不满,誓言要使高涨的学费回归到正常,但是他能做到多少各界仍关注。
人才培育 四年20亿
2010年,欧巴马总统签署医疗保健与教育协调法案,在4年时间内向社区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拨款20亿美元。根据此项拨款,2011年,劳工部拨款5亿美元给社区学院,以期帮助更多的学生完成学位证书以及各行业认证的学习。此资助专案是根据各行业人才需求而设计,旨在加速学习,增加学生保留率和成才率,全美社区学院都用这一项资源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技能,使其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来养家立业。
最近,维吉尼亚社区学院(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该项目的首笔拨款2490万元。其实,欧巴马政府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巳向社区学院投入几十亿资金。
其中,超过35亿元裴尔津贴(Pell Grant)用以帮助全美几百个社区学院里低收入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超过10亿元「职业培训项目」(workforce training programs)主要用於培养清洁能源、新健康资讯技术领域的专家,以及加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另外,还有4000万元在职育资金,用以帮助社区学院学生通过就业来支付学费。维吉尼亚州州长Bob McDonnell将拨款和授予10万副学士学位,以促进维州经济增长。
优质教育 学费不贵
华人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尤其是新移民家庭认定优质的高等教育是子女立足发展的保障。华人家长省吃俭用,早早为下一代的教育规划与与储蓄。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美国民众的投资、积蓄、甚至退休金中存养生息的本金大幅缩小,有人开玩笑说,美国的退休基金从40K变成「201」K。
有不少华人家庭辛苦十几年积攒的教育基金,也跟着缩小三分之一,甚至一半。许多服务高科技行业的华人面临失业,或是长期处於工作不稳定状态。当家庭财务似乎缺乏保障时,很多人开始反思,优质的高等教育一定要花大钱去买知名大学文凭吗?
笔者7年前被任命为维州社区学院(Victorian Community College)董事会委员,曾任副主席,在社区学院委员会服务期间,对美国高等教育体制有深刻认知。华人家长多误以为,社区学院并非正式大学,似嫌「不够专业」,更可能担心社区学院教学素质不佳,毕业生找工作不容易。
其实,美国社区学院以各个社区为辐射面,贴近家庭,向民众提供既便捷且廉价的学习环境,目前社区的教育水平,与多数四年制大学不相上下。也就说,优质高等教育不一定需要花昂贵学费。
目前,全美有1177个社区院,其中有988个为公立,150个属独立经营,31个专属印第安保留区。据统计,在2008年全美社区学院有将近1200万学生就读。以维州社区学院(Virginia Community College)学生规模而言,从2008年到2010年3年间每年都有四成的增长,所以,可大致估计到2012年社区学院的学生将超过1500人。美国社区学院的迅速发展显现民众对高等教育逐步理性的选择,也体现了社区学院相对於四年制大学的种种优势。
首先是平民化学费,一般而言,社区学院学费是一般州立大学的三分之一。如在全美排名第25公立学校排名第2的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一年学费约1 万1000美元,而维州社区学院的学费一年约4000美元,节省了一半以上。
专业证照 薪资保证
其次,社区学院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2转4,念两年社区学院之后转入四年制大学,这一类学生大约占35%至40%。第二类是副学士及两年大专学历,这类学生约占35%左右。第三类是职业教育证书(Certification),大约占30%,其中有很多失业后藉着转业再就业的学生。
从生源上看,将近44%的大学生都曾经在社区学院上过课,这其中有约43%是首次上学的新生,平均年龄28岁左右,58%是女性,少数裔占将近45%。从职业上来看,美国52%的护士是由社区学院培养的,超过半数医护专业助理人员也毕业自社区学院,从事科目包括:Dental Hygiene、 Radiologic Technology、 Nuclear Medical Technology等。
此外,美国有将近80%的司法助理及急救员也是由社区学院培养所成,教师中有20%到40%是从社区学起步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方面拿到大学或硕士学位的学生中有约44%也是从社区学院开始进修的。
都会校区 师资不差
第三,师资水准不输大学。美国社区学院与四年制大学师资鉴定标准完全相同,因美国教师认证是由各地高等教育认证单位负责,鉴定标准可能因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不会因为学校类型不同而有差异。譬如维吉尼亚州的大学教师由南方高等教育组织负责认证,不管是二年制的社区学院还和四年制大学标准一致,认证者也是同一批人。
另外,絶大多数四年制大学的教授都在社区学院兼课。同时,还有许专业领域的主管愿意在社区学院执教一至两门课,把经验专长教给学生。为了让社区与四年制大学顺利接轨,社区学院在一些课程的设计上,甚至於大同小异,常春藤大学与社区学院的课程设计内容差别其实不大,但学校程度好坏仍在乎学生的学习成果。社区大学对学生修课并未设限,且由於家庭收入及背景,可能影响毕业率,因此,美国媒体评估大学评级,仍未纳入社区大学。
近年来,许多中年失业的人发现社区学院的技术职业发展中心(Workforce Development Center)提供了多种职训练课程。美国社区学院大多是公立学校,他们与地方经济发展早就形成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对接关系,在社区学院中,经常可以找到一些公司行号合作的专案计划,甚至许多教授可以推荐好的学生到合作公司去见习任职,学生实习的过程往往就是准备就业的过程。
社区学院也是转入四年制大学的最佳选择,只要学生坚持认真念书,转入州立4年制大学絶对不是问题。根据统计,美国四年制大学有将近三分之一学生可能在前两年遭退学或被迫重修,其间有很多原因。有部份学生在升大学前未做好准备,离开家住进校舍后没有人管,无法自我节制,甚至不能好好上课而荒癈学业。
有部份亚裔学子从小被父母逼着学习,在大学里有人督促不懂怎麽念书。美国的大学教育比初高中的教育要严格很多,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仍抱着中学念书的习惯,难免在前两年就被淘汰。
学生转进 名校欢迎
然而,上述情况却给了社区学院学生替补的空间,四年制大学一向欢迎学业成绩好的社区学院学生转入,因社区学院学生有60%的学生为半工半读,表示他们能够有效运用时间,还可以把书念好,这类学生的毅力当然令教育者肯定。
同时,由於社区学院学生絶大数都有工作经验,他们比起18至22岁家境好而从未工作过的学生,在为人处事上相对更加成熟,许多四年制大学校长认为,来自社区学院的学生有助於改变大学校园的面貌。
州立大学与社区学院都有协议,每年有固定名额让社区学院学生转入四年制大学,还有一些比较具规模的社区学院会和多所当地四年制大学签有保证转学合约,依照每个学校GPA标准而招收社区学院不同等级的学生。
拥有23个学院超过42万学生的维吉尼亚社区学院,目前与超过40所大学签订保证转学计划,其中还包括不少知名大学,如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等。
大学加研究所 花费5000
如此一来,尤其是新移民学生往往SAT英文成绩不够好,先进入社区学院完成前两年的大学课程,是适合他们的求学方式,并可藉此方式节省可观的花费。家长可依据家庭经济状况或子女情况,选择不同的途径完成高等教育。
1984年,笔者以25岁高龄移民美国,当时依维州州法规定,必须要居住超过12个以上的州民才能享受本州学费优惠,26岁进入北维州社区学院念ESL(English as Ssecond Language),前两学年GPA超过3.9,所以顺利转入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继续大学学业,并利用每个暑假修两门课,以四年半间完成社区学院及四年制大学。毕业后,笔者很幸运的找到了美国电话通讯公司(AT&T)的工作,随后再由公司的教育补助计划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拿到资讯管理硕士。
笔者有许多拥有名校高学历的同事,邻座就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士和硕士,笔者常与他们开玩笑说,我念社区学院一个学期学费大概约200美元,转到马里兰大学一个学期也只花820元,而硕士学费则全由公司买单,大学与硕士教育总共只花费不到5000元,当然课本和住宿不在其中,这样一算,笔者受教育的投资回率与同事们相比高得多。
美国的高等教育多元化,给予民众自由选择的空间。笔者深刻体会美国联邦及地方政府用不同的途径推动高等教育不遗余力,所以只要想念;,总有大学的门为学生开启,社区学院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份。
从这里走向世界的任何地方!(From here you can go anywhere ),这个宣言充份代表美国社区学院的精神。
资料来源:世界日报教育专刊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