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病变来分,和压力有关的并发症、血压太高、心脏衰竭、主动脉剥离以及尿毒症,高血压另外可合并新陈代谢变化,加速动脉硬化。当血压过高,脑组织的动脉血管承受不住而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形成血块,压迫其他脑组织,即脑中风(又称脑溢血或脑血管破裂),严重者死亡或半身偏瘫。这类出血性中风常见有脑组织内出血、蜘蛛膜下出血两种。除了出血性脑中风,缺血性(脑阻塞)中风也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当脑动脉血管硬化,管腔变小,血管内的杂质或血块被血流冲落形成栓子,导致脑组织坏死及功能失调,就中风了。脑血栓症与脑栓塞症是这类缺血性中风的常见类型。
还有一种是短暂性脑缺血(TIA),亦即小中风,原因多为颈动脉内膜组织的胆固醇斑块脱落下的血块碎片(微栓子),沿着血液往血管末端运行至脑部或视网膜,引发暂时性的症状。像是突然剧烈头痛、一眼或两眼视力模糊、说话迟缓或有理解障碍、半侧脸部或肢体无力、麻木、突然耳鸣或晕眩。因为微栓子会慢慢分解掉,因此这些症状发生时间约5--10分钟,通常24小时内可自行恢复,不会留下永久性的伤害。但三个月内发生脑中风的机率颇高,应该尽速检查治疗。不论哪类型中风,共同的敌人皆是动脉血管老化,如果你以为血管老化是老年人专利,那就错了。
血管老化是元凶
血管究竟从什麽时候开始老化?专家指出:「应该从还在妈妈肚子内就开始了。」
这个想法是有学理依据的。「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不正常,血管硬化的步骤就开始在进行了,只是初起的变化非常细微,所以不会察觉到」。专家解释,当我们还窝在妈妈肚子内时,就已经有血管了,有血管就有内皮细胞,妈妈怀孕时如果受到外在不当刺激或压力、药物等,造成胎儿窘迫,或子宫内环境变化导致内皮细胞的功能产生变化,就会使动脉硬化的最早期开始进行。出生后,随着年龄变化,生活环境更复杂使得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出现不正常,也易使得动脉硬化的过程开始或加速进行。
一般而言,40岁以上的成年人,已可在临床上看到动脉硬化的表现。许多因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不正常,比如生活或工作压力、紧张、熬夜、抽菸、不正常的生活型态、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等,「血管硬化是很错综复杂的过程。」
因此,平时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延缓血管硬化、老化的速度。延缓老化就是预防保健,此外别无他法。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