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能力】感知脸部表情、眼神的细微变化,是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重要能力

时间:09/22/2025 00:00 浏览: 740
所谓「见面三分情」,这句话其实反映了一个科学事实:人类的脸孔是社交互动中非常重要的讯息来源。藉由脸部,我们能辨认对象、捕捉情绪、判断对方注意力的方向,进而影响彼此的互动。近期,义大利与英国的学者共同发表一篇综述论文,深入剖析感知这些脸部讯息在神经科学与精神病学的多重角色。该论文已於 9 月初刊登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脸部所透露的多元讯息
人脸就像一块「多功能资讯看板」。它不只是眼睛、鼻子等五官的组合,而是一连串多元复杂的讯息:表情能透露情绪,眼神的方向暗示注意力与兴趣,细微纹路透露年龄、健康状态,一个笑容则能传达对人的善意。透过人脸,我们便能判断「这是谁、他在想什麽」等。当看到朋友皱眉时,不仅知道他可能不愉快,还会推测可能的原因以及该如何回应。
因此,感知脸部所提供的复杂讯息,即所谓「脸部知觉」(face perception)是社交沟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文中强调,脸部知觉在日常社交生活中扮演核心角色,能传递情绪状态、意图与注意力焦点等关键讯息,指引我们在复杂社交情境中做出适切反应。
脸部的情绪传递
研究显示,面部情绪的影响还具有情境依赖性: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和我们当下的任务有关,例如考试时老师露出严肃表情,我们就会特别在意并调整行为;但若无直接关联,影响就会小很多。脸部还可以同时表达多种情绪,例如一个人可能因疼痛而皱眉,又同时带着焦虑或愤怒。这些现象都展现了,脸部表情在社交互动中,独特又不可取代的地位。
神经系统是脸部知觉的根源
脸部知觉的能力在婴儿期就已经显现。研究显示,婴儿会特别注意并偏好母亲的脸,而且这种偏好与安全感的情绪反应、社交行为密切相关。这表明,脸部知觉是情绪连结与社交学习的基础。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右半球的面部处理神经网络逐渐成熟,进而能更快、更准确地读懂别人的表情和意图。这意味着,人类出生就具备基础的社交感知能力,并透过经验逐渐精练,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交环境。
脸部知觉功能的异常
神经疾病可能导致脸部知觉功能的异常。例如,脸盲症(prosopagnosia)患者,在处理脸孔资讯时倾向注意局部特徵,而非整体结构,使得他们在日常社交互动时有严重障碍。癫痫患者对於动态的脸部情绪识别其实也存在细微缺陷,虽然传统检测不会发现此障碍,但在真实互动的情境下缺陷就会浮现。此外,有自闭倾向者在面对部分遮掩的脸部(例如戴口罩)时,对他人目光方向及情绪判断的能力就会骤降。
脸部知觉研究的新工具
随着科技进步,科学家发展出多种新技术,能用更贴近真实互动的方式深入研究脸部知觉相关课题。例如「双人移动眼动追踪」(Dual mobile eye-tracking)技术,能同步记录互动个体的眼神运动数据,分析他们互动过程的眼神交流;而「快速周期视觉刺激脑电图」(FPVS-EEG)则能量化大脑如何区分熟悉与陌生的脸孔。这些新技术让研究者能在日常的社交情境进行研究,进一步理解人类究竟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处理与脸部相关的复杂讯息。
这篇综述论文还强调了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与临床研究等跨域合作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可探讨虚拟环境对脸部知觉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的面部情绪解读差异。此外,脸部知觉研究还可应用於精神疾病诊断、教育与人机互动设计等,甚至有助於开发具社交能力的机器人。唯有持续的跨领域探索,才能深入理解人类社会认知的运作机制,并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
科技新报
图档来源 : 123rf.co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