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从先天八卦看气机升降——论阴阳运行与针灸调理之道|庆安堂刘宣庆中医师撰

医疗 时间:07/21/2025 浏览: 5423

从先天八卦看气机升降——论阴阳运行与针灸调理之道

一、先天八卦与升降出入之理

在伏羲先天八卦图中,乾在右、坤在左,乾为天、坤为地,象征着右降阴左升的宇宙法则:

Image


肝属震卦,位居左方,为阴中之阳,象征雷动升发之气;

肺属兑卦,位居右方,为阳中之阴,象征肃降收敛之性。

此为人体气机运行提供方向性依据——左升右降,升清降浊,阴阳互用,为针灸施术中医用方提供重要指导。

二、《伤寒论》论肝乘肺

在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篇》中提到:

伤寒发热,烦躁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肝气上逆,克伐肺金,肺失肃降,津液运行失调,见有口渴、烦躁、腹胀、自汗、小便短等症;

此属升不降之气机逆乱,称为横逆,病位虽在上焦,但根本在肝肺失和;

故当刺期门,以调肝气、疏气机,助肺气下降。

期门:属肝经,为足厥阴肝经募穴,亦为肝、脾、阴维三经交会穴,是十二经末穴,有气机出入之门户之称,临床善于调肝理气、疏肝降逆。

三、叶天士与气机升降

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言:

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精气得以输布流行。

此言与八卦升降方位不谋而合,强调:

肝气升,乃阳气生发之机;

肺气降,乃阴气肃降之势;

升降协调,则气血流通,五脏和谐,人体康健。若升降失常,则见肝阳上亢、肺气郁闭、痰热壅肺、气逆喘咳等多种病证。

四、黄元御气机升降图解与针灸实践

下图为清代名医黄元御所绘制的经典气机图

Image


图中揭示五脏之间升降出入的有序运行关系:

肝气从左升,肺气从右降;

脾升清、胃降浊;

心火下降、肾水上承,阴阳交济;

整体体现清阳上升,浊阴下降;阴阳升降,出入有序

黄元御简介:

黄元御(1705—1758),字玉圃,号东溪,清代着名医学家,山东福山人。精研《内经》《伤寒论》,创立运六气升降出入之理,主张: 医之为道,全在调和气机。气一升一降,周流无滞,百病不生。

其着作有《四圣心源》《伤寒悬解》《黄元御医书全集》等,对后世针灸临证、经络运行理论影响极深。

八卦者,阴阳之母;升降者,气机之纲。

针灸之道,贵在调气,理在阴阳,法在顺势。

案例一

患者:亚裔男性,46岁,7/16/25上午来诊

主诉:中风后遗症,右侧半身瘫痪、僵硬、泛力

伴随症状:偶有高血压、头晕、头痛

既往史:脑中风后恢复期,右侧乏力,情绪尚稳定

辨证分析

本案属中风恢复期之风痰阻络,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象,右寸动.结合患者右半身症状重,故属:

阳气右升不降 → 气机郁阻于天部”

清阳上扰→ 头晕头痛

右气不行→ 半身僵硬、乏力.

选穴:右二、三间穴

操作:

定位:右手阳明大肠经区,属阳中之阳;

手法:配合呼气进针,顺应气机下行;

留针时间:25

呼气进针:顺人体出气则降之理,有助于调肺降气、引右气归降。

起针后:

头脑清明,原本晕沉感大减;

身体轻松,尤其右侧紧绷僵硬感显着缓解;

患者主观感受气往下走,脑门放开

案例二

内经》云:“查脉望色”到了一定的程度,病家未曾开口,上医即知其身患何病。7/16/2025一位多年前曾因口眼歪斜来我处就诊的老病人,因其���有恒心,后虽转诊多位医生仍留下明显后遗症。此次病人刚落座,尚未开口,我即明确指出其需要注意老年痴呆症,病人非常讶异,并告知这就是她此次前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我还指出她同时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症,并在病人之后提供的今年3月和5月两次西医血生化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等体检报告中得到验证,完全契合了我的诊断。病人为北京北航资深教授,很后悔之前未能在我处坚持治疗,留下无法治愈的后遗症,此次欣然接受了我的针药治疗。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其传承其实是功夫的累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体会实践,我看病时也并不是故意忽略相关的西医诊断报告,而是已经知道了疾病的病机,治疗诊断也已经了然于心,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熟生巧、巧生妙、妙生神。

刘宣庆

※此二病案诊治今天有二位同学同诊为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