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11/2024 00:00
浏览: 31757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冬之后,天气逐渐转寒,民间有「立冬三不吃,吃了冬难安」的说法。
不吃油腻-立冬后不宜吃太多腌菜腌肉等油腻食物,可以吃一些温补的羊肉,羊肉肉质鲜嫩,脂肪、胆固醇含量都少,容易被消化吸收,是冬令进补佳品。
不吃不应季的水果蔬菜-「不时不食」是中国流传千年的饮食文化,意思是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麽时候吃什麽东西。例如,西瓜性寒,是适合夏天暑热难耐时候吃的。而立冬后再吃西瓜,就会伤害人体的阳气。
立冬时节有丰富的季节性水果蔬菜,如苹果、梨子、柚子、柿子、柑橘、莲藕、萝卜、秋葵、冬瓜、山药、高丽菜等,都是适应时节的食物。
不吃寒凉、难以消化的食物-冬季气温低,人体阳气内敛,生冷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等健康问题。
“立冬三不做”
不做剧烈运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冬时大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
立冬时节,天气寒冷,气血潜藏於人体。过度劳累流汗会将体内的阳气发散出去,伤害人体。
古人认为,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冬季阳气潜藏,如果强行透过剧烈运动使其外泄,会打破身体的平衡,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不拆除房屋或动土修造——中国古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着阴阳五行的规律运作。立冬是阳气渐弱、阴气渐长的时期,万物都需要休养生息。因此,此时不宜拆除房屋或动土修造,否则可能会带来不祥。
不远行-立冬之后,天气转冷,万物凋零。在这个时节,人们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节奏,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外出远行。因为远行会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在旅途中容易受���风寒的侵袭。
依照中医理论,立冬后身体里的阳气就往里收了,阴气外盛,此时如果远行,尤其是在寒冷的户外长时间活动,容易使阳气外泄,破坏体内的阴阳平衡。一旦阳气受损,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