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先例】黎巴嫩呼叫器齐爆,地缘政治恐加剧供应链两极

时间:09/21/2024 00:00 浏览: 5269
黎巴嫩近日发生数以千计呼叫器、对讲机等多种日常电子产品爆炸酿惨重死伤,外界指向以色列军情单位所为。经此事件全球供应链今后恐因地缘政治分歧而更两极。
综合《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媒体,专家圈以「谍报史上空前未有」形容以色列这次利用电子产品发动攻击的规模和伤亡,也让人们担心已久理论上最坏状况成真。今日美国等各国政府,都在思考电子设备益发复杂、全球供应链盘根错节的困扰。
这次事件也恐让各国关键技术产品,更推动国内生产或只与值得信赖盟友合作的政治考量,加剧供应链分歧。
历经几十年全球化后,如今华府官员开始高谈从电池到货物起重机等各种产品依赖海外制造商恐致国安风险。美国前总统川普与现任的拜登,都推动将更多高科技生产迁回本土;欧洲、中国和其他地区的国家也都有类似举措。
美国情治人员素有藉美国在许多供应链中居主导地位之便向对手「动手脚」的历史,包括从袭击伊朗核子计画的「震网」(Stuxnet)行动,到十年前美国特工偷偷改装美国科技公司运往海外的设备。
2014年外界经前美国国家安全局外包技术员史诺登(Edward Snowden)泄露的机密文件,得知美国监听外国政府的棱镜(PRISM)计画,也得知美国国安局人员在美国网路供应商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不知情下,将对方的电子设备截到一处秘密仓库。
文件与照片显示美国国安局人员打开箱子,将监视装置植入产品,然后再把思科系统的货品发送给毫无防备的海外客户。
史诺登於17日在社群平台X说「十年过去了,输运的安全性从无改善」并称黎巴嫩呼叫器连环爆炸为「骇人先例」、「罪行」;他还说因这次事件「世界所有人都更不安全」。
虽然诡雷等诱杀装置多年用於谍报活动,但黎巴嫩这次遇袭酿至少37死(包括两名儿童)、约2,300人受伤的规模和暴力程度,仍令对这类事件不陌生的官员震惊,担心带动廉价生产与全球经济成长的全球化供应链,��沦为外国对手的武器。
前联邦调查局(FBI)官员崔浦礼(Holden Triplett)说:「渗透供应链是很标准的情治单位手段,过去几年里我们看到这主要用於蒐集情资,但正如现在所见,这也可用於针对性暗杀。」
中方这边长期以来也在致力推动「自主创新」,以减少从飞机发动机到电脑作业系统等外国技术的依赖。去年多个中国机构和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下令,员工上班时禁止携带iPhone和其他外国装置。
曾任美国国务院相关事务官员、近期才离职转赴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任职的哈特(Melanie Hart)说:「美国可以仰赖的高科技夥伴较多,包括盟邦与彼此分享深层情报机密的盟友;中国的最佳海外选择为俄国、北韩,且虽然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有新贸易夥伴,但技术优势都不若西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RSIS)研究员拉赫曼(Muhammad Faizal Abdul Rahman)接受南华早报访问时认为,黎巴嫩这次事件让中国可能以更加怀疑的眼光看待西方及台湾生产的电子和通讯产品,同时对台湾其他产业也会采取更谨慎态度。
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何子恩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这次事件引起中国网友讨论国产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这些观点符合官方倡导的国家安全、科技自强自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等论述。
政治新闻网Politico引述软体供应链安全公司Manifest共同创办人兼技术长巴登斯坦(Daniel Bardenstein)指出,这次呼叫器爆炸攻击表明,无论政府还是私人企业,买方都必须更清楚了解采购内容及向谁所购。
曾於美国国土安全部网路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任职的巴登斯坦说:「我们真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改变对科技透明度的思维模式。」
国际经贸往来要做到坚壁清野并不容易。政府数据分析公司Govini的资料显示,去年虽然美国海军将供应链来自中国的「关键技术供应」减少约40%,但美国空军和五角大厦其他单位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却有增加。
科技新报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