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
有这么一句话。"中医让你糊里糊涂地活,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我认为这是对中医不尊重的一句话。但是的确有时候我们中医在临床上,怎么把病医好,医不好的,为什么要这样去医治。无法用中医的论述阐明。个人认为要回复中医人的自信。这还是一个对中医思维认知的问题,往往我们治病的时候,没有抓住中医导向病因和病机。故需先解决了"诊证"则"治方"当应效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法则.
举一例六经辨证针法;上周六(8/24/24)来一位女土年48,自诉头颈疼痛难过不能转侧一周,她是按摩师也尝试按摩,物理治疗等方法皆无良效-来中医治疗;按脉~阳浮阴弱知其外感,太阳经为病.针右后溪.双测天柱,大杼-30分起针.病人满面笑容头颈活动自如不痛了.周四追访原不适疼痛己不再犯(见附件)

这个头脖子颈椎痛的病人,我的诊断,依据他的脉是阳浮阴弱,《伤寒论》第12条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条文中的这句“阳浮而阴弱”,多有医家都认为是指脉象的。笔者认为这个“阳浮而阴弱”,一语涵盖了脉象、病位、病机三种意义,而重点是指病机。
阳浮而阴弱,也就是得了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卫气上浮荣血下沈而弱.肌腠疏松,汗孔开张,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机体卫阳之气达表抗邪,反映在脉象上,是寸浮而尺弱,浮取就可以得到,沉取却比较缓弱,或寸脉显现浮象,而尺脉偏于沉弱,提示为病位在表,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所说:“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该员发病表现为脖子和颈椎疼痛,转侧困难。依脉断病其病因为外感伤风,病机为阳盛阴衰则即刻可制定治方~泻太阳经发表;泻右后溪(属木),加双侧天柱,大杼.因对证下针故具体疼痛部位(解剖部位)则可乎略了.盖依"是脉是穴是脉是药"用法常可舍症从脉为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首创自我医疗与医师诊疗结合的良方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