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健康】心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紧密到超乎想像

时间:03/03/2024 00:00 浏览: 6920
许多人都曾有过紧张时心跳加速,手汗直流的经验,这正是心理影响生理的例证,而这两者都是形塑人体健康的要素。生理健康指的是身体器官、系统,如循环系统、免疫功能、代谢过程等正常运作;心理健康则涉及情感、思维、行为等心理层面的健全状态。两者相互影响,交织成整体的健康状态。近年研究已发现,心理方面的「心病」与身理上的「心脏病」可谓互为因果,关系十分紧密。
心理状态如何影响生理健康呢?例如面临压力和情绪不稳时,交感神经会触发「 肾上腺素」和「 皮质醇」等荷尔蒙之释放,对身体产生系统性的影响,使心跳加速,血压、血糖升高。因此若心理长期处於压力之下,就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律不整,甚至是心肌肥大等疾病。 研究指出,持续心情低落会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五成;而忧郁症患者可能因睡眠品质不佳、运动不足、暴饮暴食、酗酒及压力荷尔蒙上升等因素,导致血糖、血脂飙升以及慢性发炎等,而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近一倍。
另一方面,生理状态也会影响心理健康。例如慢性疼痛或失眠等,都可能引起情绪波动、焦虑及心情沮丧等。而心脏病发或中风患者,则可能担心从此没机会从事想做的事,或因失去工作能力,以及庞大医疗费所带来的财务问题而感到悲伤、焦虑或忧郁。当疾病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使其没有精力或动力遵照医嘱及从事复健运动,又可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让生理和心理形成相互扶持的正循环
除了负面影响,两者也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例如,适度运动除了有益於心血管健康,也会刺激「 脑内啡」之释放,进而改善情绪状态;而均衡的营养摄取在维持身体健康运作之余,还能够支持脑部功能,进而有助於维持情绪的稳定。
相同地,促进心理健康的努力,如接受心理谘商等,也对生理状态具有积极影响。许多研究发现,减压技巧、冥想练习等,都可以降低压力荷尔蒙的水平,有助於降低血压、维持生理平衡。而正念冥想和情绪管理训练,也有助於改善心理状态,进而对生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想要拥有理想健康的人生就应积极让生理和心理之间形成相互扶持的正循环,而不是互扯后腿的破坏性关系。运动、适度的社交、均衡的饮食以及避免过度压力等生活方式,均有助於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使生理和心理健康保持在最佳状态。
科技新报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