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已难於考证。据传:佛祖释迦牟尼讲道时,天气闷热,信徒在微风轻轻拂脸庞的季节里,难挡瞌睡虫之侵扰,加上臭汗淋漓,体臭难闻,实有失礼之责,有位信徒突发奇想,找来一些有香味的木材,切成小条状,置於容器内焚烧,藉香味提振精神,更去除汗臭、体臭,於是乎,「焚香」之雏形就此产生。
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虽难以考证。但从现在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熏香、熏衣,也出现了调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层开始较多使用熏香。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宋代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也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份。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在各式宴会庆典场和上,也要焚香助兴,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后,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对宋元明清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少的部份,从苏轼出神入化的咏叹,到「红楼梦」丰富细致的描述,这一时期文艺作品对香的描写可谓俯仰皆是。因此,是故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於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
点上一炉能保湿滋润肌肤,安定放松心情的檀木熏香,白色的清烟朝天花板静静地升起,看着清烟,呼吸即会自然而然地放慢下来,心情也将愈加平和安祥。生活在节奏紧张的现代都会丛林里,人们拥有了生活的富余,却在与时代拉扯的齿轮中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富余时间,不知什麽时候身心感觉渐渐变得迟钝起来,不知不觉中积劳成疾,连自己也无法清楚自己所处的状态。这时,用自然的芳香刺激身体,就能让我们找回平衡的感觉。自然的芳香让你重新找回原来的自我。
「在现代,都会人皆生活在快节奏的环境以及紧张的生活中,沈重的压力以及风吹日晒的骄阳,不仅使容颜一日日暗淡下去,也让心灵一天天变得苍老。在喜爱的芳香中悠闲自在地呼吸是一种放松;我们的身体里本来就具备有先天「自我调节能力」,在呼吸芬芳香气时,我们的身心就会放松,变得舒服起来。此时,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给我们带来身心健康。在享受熏香清烟的同时,听着杂夹流水鸟鸣、美如天籁般的音乐,伴随着线香那具有神秘感的甘甜芬芳。就会让你抛开都市的喧嚣,沈醉於前所未有的满足中,生活忙碌之余不妨在房间里燃起自然的芳香吧!。
产品采用天然沉香木及檀香木制造,对人体有益而无害。「本草纲目」记载沉香木、檀香木均是有益人体的药材。老师傅古法纯手工制作。品质好、香味更佳。注重健康及环保,绝不添加香精及人工香料,燃烧时不刺鼻、不薰眼睛、天花板不变黑。适合任何时间、地点使用,如:读书、品茶、喝咖啡、听音乐,及客厅、店面迎宾使用。
对於普通的用香者来说,很难从外观上判断出香品的品质,所以品味香气是最直接也是较为可靠的监别方法。不过,这也对监赏者的水准有较高的要求。有些人可能长期使用品质较差的香而不觉察,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用香习惯和评价标准;对於新接触的香品,即使有经验的用香者也未必能有正确的判断。但凡事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只要注意多积累经验,多用心,培养出较好的判断力也不是件难事。
由於不同的香品其风格各异,没有划一的监别方法,但品质较好的香其香气一般都具香气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留香较为持久,常能感觉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轻微的涩味和药材味….等特点。
对普通人而言,基本上无法从香品的外观判断其品质。香的原料在制作过程中都要经过细致的粉碎、搅拌处理,在成品中丝毫看不出材质的特点;利用劣质的染色剂可以调出漂亮的颜色,而天然香料做的香,颜色其实大多偏灰;特殊的化学添加剂可以轻易使香品表面变得光滑洁净;低档的化学香精就可以芳香怡人。所以,香品外观所能提供的资讯非常有限,质优香可能外观平平,质劣香可能外观华美。应注意别被香品的外观所误导,基本上还是要靠香气来鉴别。
对於立香和盘香,还可以掂量其重量,虽然不是越重越好,但一般而言,很轻的香品质都较差,大多是使用了草木灰之类的原料。但不要看其“体积”,许多很粗很长的香,其实材料很疏松。
文章来源:天辰香品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