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担心孩子无聊,常安排一大堆事,结果孩子还是一直喊无聊,此时父母要做的,不该是急着帮他找事做或买更多玩具,而是要引导他学习「如何自处的能力」。

孩子在五岁左右,渐渐的脱离幼儿时期,不论思考或想法都愈来愈像小大人。当孩子渐渐失去天马行空的「幻想」,也会愈来愈喜欢「科学」的相关知识,就算打破砂锅也要问到底。在这个过渡期,孩子原本非常有兴趣的「想像游戏」,突然之间变得不那麽好玩,也会开始喜欢缠着人问来问去。
如果没有人陪伴时,就会出现一直抱怨「好无聊」的情况,此时爸妈不要觉得孩子在找麻烦,这是成长中的暂时情况。
究竟为何会感到无聊呢?从心理学来看,主要是与「生活压力」有关。
如果生活压力过多,就容易导致紧张、易怒的情绪;相反的,如果生活压力过少,则容易导致寂寞、无聊的感受。因此,当生活很平顺、都没有新鲜事,往往容易出现无聊的感受。
当孩子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麽,觉得事情没有乐趣,而感觉到烦闷、枯燥,就会坐立不安,一直想要人陪伴。
不用太担心孩子会无聊
「无聊」并不是一种负面情绪,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优势。就是因为讨厌无聊的不舒服感觉,才会不甘於平平淡淡的生活,想要去获取更多的新事物,并从学习与尝试中获得乐趣。也因此,在许多成功人士身上,都可以发现有「容易无聊」的特质。能将无聊转换成为获取智慧的「动力」,就是成功的关键秘密。因此,当孩子老是说很无聊时,爸妈不用太担心,更不需要一直陪伴孩子,而是要引导孩子学习「如何自处的能力」。
正因如此,请不要担心孩子会无聊,而一直陪着孩子做一堆事情,更不要安排一大堆的才艺课程,将一整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
结果孩子只要一空闲下来,就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麽,反而会更爱抱怨好无聊,让爸妈感到更生气。相反的,我们应该尝试给予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让孩子练习独处;帮孩子找出有兴趣的事情,引导孩子自己去做,当有事情可以做,自然也就不会无聊了。
玩具愈多愈容易喊无聊
在这个时期,用游戏或玩具来让孩子摆脱无聊,往往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常常只有短暂的效果,甚至孩子还不太买帐。
结果反而是买了愈多玩具,孩子愈喜欢说无聊。这时孩子正在脱离「想像」,开始寻求现实上的表现,所以与其让孩子用玩具玩扮家家酒,倒不如准备简单的工作,让孩子从做家事中找到自己的能力,反而会让他觉得更有成就感。
也许这样做会增加爸妈的工作负担,但其实是让孩子最不会感觉无聊的方式。当孩子觉得自己跟大人一样厉害,自然就会更有成就感,也更能学会独立自主。
引导孩子学会自处,找到有兴趣的事物,自己动手做、动脑想,然后再跟爸妈分享;透过引导与鼓励,孩子很快就会找到新方向,从中找到乐趣后,就不会再一直说:「好无聊。」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