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8/19/2022 00:00
浏览: 18198
由於社会结构、经济环境、个人境遇等原因,「人力派遣」在全世界都有很大需求,近几年更出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人力仲介公司。
即便如此,「人力派遣」在很多地方都备受争议:公司是否因转移人事成本、派遣员工是否同工同酬……许多灰色地带都让这行业「水很深」。然而现在的美国,令人惊讶的是,由於在家上班成为主流,「人力派遣」等人力仲介业务,反而成了科技创业投资的明日之星。
Deel 总部位於旧金山,已是代发薪资+人事代管(payroll + compliance)最受关注的参赛者。两名联合创办人都是移民,Alex Bouaziz 来自法国,王硕在北京出生长大。两人十年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相识,毕业后各自创业,雇用远端员工这件事都遇到问题,后来再聚首,决定朝这方向创业。专案 Deel 成功入选 Y Combinator W19 期,并顺利毕业独立成立公司。
公司 A 想在太平洋某岛国找人,但对当地劳动法规不了解,跨国处理又很麻烦,A 就找上 Deel 帮忙仲介当地人事。因 Deel 设立本地实体公司,拥有银行帐户,可雇用当地员工发薪水,所以可代 A 公司处理当地劳动法相关事务 ,如劳工保险、纳税、工作签证等。
Deel 这类公司,扮演的就是「名义雇主」(Employer of Record,EoR)。
透过名义雇主,真雇主仍可在别国招聘员工,更灵活快速拓展市场,同时不必承担过高人事「试错」成本,免受遵守当地劳动法风险影响;当地员工劳资关系仍是本地处理,一边帮境外公司打工,一边享受本地福利,确实更方便。
Deel 开发了海外远端/外包员工和薪资管理平台,各国有多少员工,上个月境外薪资分布,员工合约状态,在这一站式平台就可轻松查看:
Deel 还在员工任职、资料填报、申请文件和流程高度自动化,只要企业和员工洽谈好,透过 Deel 自动化平台产生文件,最理想速度从发 offer 到来上班,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
结果就是 Deel 产品对跨国公司财务、人事、法务等各企业行政职都非常方便,这也是为什麽 2019 年创立,几年就成为远距工作时代跨境名义雇主领域最受欢迎、业绩增长最快的公司。且 Deel 也是完全远距工作。
目前 Deel 一站式平台支援近 100 国。创办人兼首席营收长王硕(Shuo Wang)4 月透露,只花 20 个月就达成年度经常性营收(ARR)从 100 万到 1 亿美元百倍增长。2020年增速高达20倍,去年也达成从 400 万到 5,400 万美元十倍多年营收增长。
Deel 三年内完成七轮共 6.8 亿美元融资,2021 上半年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最近一轮募资后估值据传达 120 亿美元,且有继续增值的前景。投资者有 a16z、YC、Spark Capital、Coatue 等,均为矽谷及美国创投顶级机构。
为了业务能力更全面及保护海外市场份额,Deel 也收购不少次。去年收购德国同类产品 Zeitgold,今年 6 月收购澳洲竞争对手 PayGroup,两周前收购西雅图移民工作签证服务机构 LegalPad。
远距工作仍强劲,人事代办「很合理」
台湾也有很多人力公司,但 Deel「名义雇主」服务和一般「人力派遣」不太一样,有很大逻辑性差别:
Deel 模式是针对雇主/企业,目的是帮助企业降低跨境业务的人事摩擦,避免不必要、不可预期的额外成本。不过实际业务和最终效果,两者还是很像,都有调节、稳定和润滑效果,这也是这行诞生的理由。
由於经济衰退、效率降低等因素,矽谷大公司对远距工作其实都「颇反悔」。即便如此,越来越多公司有跨国业务,远距工作仍是不可逆趋势。对雇主来说,招募外国员工这件事,既有业务跨境产生本地招聘的需要,也有出於人事/经营成本的考量。对普通人,经济衰退确实导致大量裁员,很多人都无法在本国找到工作,此时远距工作自然成为选方案。
顺应趋势,过去两年不少提供名义雇主及相关服务的公司,都快速增长,如 Mosey、Symmetrical.ai、Remote、Multiplier 等。
和遍布全球的 Deel 不同,2021 年创立的 Mosey,专精美国 50 州跨州工作业务──正因美国独特体制,各州劳动法不一样,跨州雇用、薪资发放、医疗保险等都很复杂。据专业人士估计,美国公司员工所得税正常成本高达每年 20 亿美元。正因水很深,也出现像 Mosey 这种「摆渡人」。
「未来工作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就是工作地和居住地脱钩。这件事对提高工作机会有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美国跨州公司一切合法太难了。」Moesey 创办人 Alex Kehayias 表示。公司收到共 2,100 万美元融资。投资人和企业使用者期待透过 Mosey 降低经营难度,充分利用目前就业市场形态与以往不同的人资市场,经济衰退大环境下找寻增长机会。
Multiplier 和 Deel 业务差不多,支持约 120 国远距发放。投资方有红杉印度、老虎全球等,3 月才刚完成一轮 6 千万美元 B 轮融资,估值 4 亿美元。
Collective 业务更独特:只专注服务「当自己老板」的人,如内容创作者、设计师、房地产经纪、实体零售商等。整合所有自由职业者需要的后勤服务,不限实体注册、财务记帐、报税、法律谘询等 。公司 2020 年成立,已有三轮计近 3 千万美元风投,投资者有 General Catalyst、QED、Google Gradient Ventures 等,以及 Uber、Stripe、Substack 等知名公司创办人、天使投资人。
不争事实是:美国等多国经济进入衰退,公司资金困难、破产、裁员相当普遍,由上至下,受害者是每个普通人。保障和开启全球就业市场灵活性,降低失业对经济负面影响,「名义雇主」公司确实有些有趣尝试,值得参考。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