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4/19/2021 00:00
浏览: 8522
在王夫菲利普亲王(Prince Philip)17日的葬礼上,世人哀伤地目睹独坐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从此之后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同时也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英国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9日与世长辞,王室17日在温莎城堡内的圣乔治教堂举行葬礼,送别这位与女王携手共度73年光阴的终身伴侣。
在菲利普亲王(Prince Philip)先走一步之际,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将在21日度过95岁生日,世人在回顾这对王室夫妇经历的时代跌宕,赞叹两人多年来肩负王室重任之余,也不得不正视终将发生的现实:一旦「女王驾崩」的那天来临,英国王室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女王的脆弱与坚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非利普亲王的葬礼仅有30名宾客出席,全球逾1300万人透过电视及线上串流收看现场转播。《卫报》专栏作家弗里德兰(Jonathan Saul Freedland)撰文指出,或许是圣乔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过於昏暗,又或许是导播想让女王保有哀悼丈夫的隐私,整场转播中几乎见不着女王的画面。
直到葬礼结束前,镜头终於转向戴着口罩的女王。她孤身坐在2年多前参加哈利王子(Prince Harry)与梅根(Meghan Markle)大婚的同一张长椅上,只不过这回她的身边不再有菲利普相伴。
套用《华盛顿邮报》形容,女王独坐教堂的身影「让全世界心碎」,但自然在英国引起最强烈的共鸣。而弗里德兰认为,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将届满70年,即使是最强硬的共和派人士也不得不承认,女王与英国人民间存在着无与伦比的连结,而菲利普亲王之逝则使这样的连结更加牢固。
首先,伊莉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相识超过80年,两人结缡73年来,菲利普一直是女王的「力量与支柱(strength and stay)」。人民一般对君主抱持着敬畏与尊敬,但痛失挚爱丈夫的年迈女王,引发的则是臣民的共感与同情。而菲利普亲王在疫情下的「极简」葬礼,更营造出王室与民间罕见的团结氛围。
与千千万万在疫情期间失去至亲的英国人一样,女王无法以传统的方式送丈夫最后一程。虽然葬礼的音乐与环节由菲利普亲王在生前亲自安排,整场仪式仍然盛大而庄严,但整场仪式的景象恐怕与菲利普甚至女王的预想有着天壤之别:空荡荡的教堂殿内,坐着30名—而非800名—宾客,所有人皆须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分开就坐,即使贵为女王,依旧得遵守防疫规定独坐,无法获得其余家属的抚慰支持。
弗里德兰指出,女王早在14岁时就学会王室与民间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课,当时正值二战期间,德军自1940年9月起不分昼夜轰炸伦敦,白金汉宫也多次遭炮火袭击,但时任国王、伊莉莎白公主的父亲乔治六世(George VI)仍坚持全家留守宫中,也确实激励全英上下抗击纳粹的士气。
即便如此,菲利普亲王的葬礼虽然缩减规模,却丝毫未使王室光环失色—700多名卫兵在丧礼路线列队致敬、合唱团吟唱由菲利普亲自选择的赞美诗篇、棺柩上素雅的白色花环、苏格兰皇家军团的传统风笛演奏嘹亮、悠扬地响起,种种细节都显示出王室对於仪式的坚持,甚至比影集《王冠》(The Crown)砸重金打造出的效果还要完美。
「后伊莉莎白时代」的英国王室该何去何从?
就在女王带着全民的祝福,准备将於明年迎接即位70周年的白金禧(Platinum Jubilee)纪念之际,攸关王室稳固的隐忧却也同时浮现:在菲利普亲王死讯公布后,英国广播公司(BBC)大篇幅报导、纪念亲王的一生,却接到观众的10万多起投诉;比起王夫过世的报导,显然有许多民众更想收看停播的肥皂剧《东伦敦人》(EastEnders)及美食竞赛节目《厨神当道》(MasterChef)的决赛。
而更严峻的问题在於,环顾伊莉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的后代—王储查尔斯王子(Prince Charles)受大众欢迎的程度向来远不如母亲,更难以效仿女王长年以沉默回应一切争议问题,藉以维持的超然中立地位,令人担忧他有朝一日成为国王的前景;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w)难以摆脱友人艾普斯坦(Jeffrey Epstein)的性侵丑闻,短期内仍难恢复王室公职。虽然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爱德华王子(Prince Edward)受人尊敬,威廉与哈利王子各有拥护者,但没有一人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能与女王夫妇比肩。
弗里德兰认为,部分原因是这些王子公主不若菲利普亲王军功彪炳—菲利普曾投身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为国效力;而在1945年5月8日二战欧战胜利纪念日(VE Day)当天,还是公主的伊莉莎白就穿着军服,站在一代名相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身边。
二战是奠定现代英国的基石,也在战后将王室与整个国家牢牢牵系在一起。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伊始,英国政府为防疫实行大规模封锁、隔离措施,女王在4月5日发表谈话,就特别援引二战代表歌曲「我们终将重逢」(We'll Meet Again),召唤全民坚毅抗敌的历史经验。菲利普亲王之逝削弱了王室与国家的连结,「这连结总有一天会消失。」
弗里德兰强调,没有人比女王夫妇更了解君主制有多麽脆弱—非利普出生时拥有希腊与丹麦王子头衔,父亲却在他出生不久就因为王室政争被逐出希腊,从小跟着家族辗转流亡的他,深知王朝瓦解、王位被推翻的滋味。而女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伯父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为爱退位,彻底改变伊莉莎白的一生,她自然也明白君主制的稳固与延续绝非与生俱来,而需要仰赖坚持与毅力去维持。
尽管女王与已故丈夫的一生完全配得坚毅二字,但对菲利普亲王的种种哀悼,标志着时代的终结,也令人瞥见新时代将无可避免地来临—王室最年老的一代终将凋零,「从那个时代到这对伴侣,如今只剩下她(女王)一个人。」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