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招生歧视案,是2014年一个名为“学生公平录取”的非盈利组织提起的诉讼。该组织指控:哈佛在招生评估时,给亚裔美国学生例如积极、自信、影响力等“个人特质”这一项目的主观评分,普遍低於其他族裔,拉低了如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等“客观指标”得分更高的亚裔学生的录取率。2019年区域法院裁决哈佛胜诉。今年11月12日联邦上诉法院维持原判,即哈佛大学招生制度没有歧视亚裔美国学生。
虽然被告的是哈佛,但常春藤和部分顶尖名校也是支持哈佛的,每个学生都有特质可为社会做出贡献,学校要拥抱多样性。可见,成绩优秀并不代表在名校录取有绝对优势,亚裔学生要学会培养和突出个人特质才是关键。
【名校人才需求】
从顶尖学校的招生审核可以看到,学校需要为社会培养多元化人才,越来越看重考核学生的个人特色、专业能力、创造力和社会使命感等,无法用分数衡量的方面。学生要在学校学习基础上,增加有深度和广度的专题学习,把特长延伸到与学术专业和社会应用相关联,甚至有自己的倡议行动或创造发明,这才是顶尖大学渴望的人才。
【通过文章展现个人特质】
名校文章的命题都离不开对个人或社会的思考,写出经历或现状只是平凡文章,能提出问题并有所启发是优秀文章,最后观点深刻让人产生共鸣是精品文章。招生官从文章里,不仅看到学生的学术水平、专业能力、思考能力,还能读到学生的自信、创造力和未来潜力。这些都能帮助提高“个人特质”这项主观评分,也是成绩一般却能进名校的主要原因。
**升学顾问教会学生思考未来发展问题!
1.我喜欢和擅长什麽?
2.我追求什麽?
3.我怎样实现目标?
4.我为学校和社会贡献什麽?
【高中策略指导】
学生没有足够积累就难以写出精品文章。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9-11年级是平凡到精英的培训过程,11年级更是重点提高。陈肇新医学博士专精名校申请指导,通过学业规划,学科延伸,暑期研究课程,社会实践等方面来拓宽和塑造学生,让学生学会如何发展兴趣,实现想法,思考人生发展,更重要是找到大学定位,最后把这些个人,学术,专业成就融入到申请文章里。
【专业策略顾问】
学生和家长若只关注课外活动,和盲目追求分数,最后反而没有被名校录取。符合名校人才需求的培训策略,才能让努力有价值。陈肇新医学博士,毕业於常春藤首位Princeton普林斯顿大学,拥有MD(医学博士)、MBA(行政策略管理硕士)、MPH(医疗管理硕士)、MSOD(团体心理学硕士)及MDR(法学硕士)学位,曾担任UCLA医学院临床教授,同时参与普林斯顿大学、纽约Mount Sinai医学院和UCLA医学院招生办公室审核及面试工作。陈博士运用教育心理学,一对一初高中及医学院升学辅导,申请文书指导,90%进常春藤,100%进医学院。
微信uscollegesuccess电话626-826-283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