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半导体业最大的收购案──Nvidia 执行长黄仁勳,为何仍担心公司倒闭?

时间:10/05/2020 00:00 浏览: 8508



日前绘图晶片龙头辉达(Nvidia)将以 400 亿美元收购日本软银手中的重量级晶片设计公司安谋(Arm),此笔交易若成功,将成为半导体业有史以来最大并购案。

一直以来,辉达高性能运算的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位居业界龙头,而安谋的主力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技术架构和多样专利,收入来自 CPU 架构授权金,是目前智慧手机和平板电脑晶片的要角,尤其手机处理器市占率高达 95%。例如苹果宣布自制处理器后,仍采用安谋架构开发,这两大公司结亲,辉达对产业的影响力将大幅增加,威胁美国晶片产业龙头的英特尔(Intel)。

收购安谋的消息公布后,辉达创办人暨执行长黄仁勳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称为「半导体领域」的新王者,《华尔街日报》甚至提出黄仁勳的「黄氏定律」(Huang’s Law),将取代过去左右半导体产业、英特尔创办人之一高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


黄仁勳的领导风格:幽默风趣中,保有「公司只剩 30 天」的危机意识

媒体经常以「幽默风趣」形容黄仁勳,他作风大胆,不仅将公司标志刺在手臂上,还在今年 5 月的 GTC 2020 线上技术大会前夕,抢先上传一支故弄玄虚的新品「剧透」短片。影片中,黄仁勳从自家厨房烤箱端出一个庞大的丛集设备(由多个绘图晶片组成的系统板),下方注解写着「世界最大的显示卡,新鲜出炉」。因为这支影片,辉达最新一代 GPU 处理器还未正式亮相,就吸引各家厂商及媒体大力关注,蔚为话题。

但能将公司一举做大,除了幽默,更仰赖领导者经营管理的能力。黄仁勳过去曾对内部同仁说,「公司距离倒闭只剩 30 天」,警惕团队必须有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感,来自辉达创业前 3 年曾筹措大笔资金、雇用百名员工,好不容易推出首款产品(称做 NV1 的显示卡),上市后却乏人问津,使公司一度面临倒闭。创业初期惨痛的失败,让黄仁勳学到重要一课。

他从中领悟到,即便 CEO 承认策略失败、产品失败,这间公司依然会走向成功,因为走过最艰难的时期,一间公司的核心价值才会真正彰显,「这是领导这件事最令人兴奋的部分──当你握着最坏的牌,却知道自己仍会取得胜利。」

这次危机过后,有 2 件事因此成为辉达的核心价值,第一是勇於承担风险并从错误学习;其次是「理智的诚实」(intellectual honesty),也就是大方承认并容许犯错的文化,他指出,如果不能及时承认错误,反倒会在错误的决定耗费太多心力,最后赔上整间公司。

他今年 8 月接受美国技术网站 VentureBeat 专访时提及,至今「公司距离倒闭只剩 30 天」的感觉仍芒刺在背,「为了让公司在市场存活、不让合作夥伴失望,我每天都在焦虑中醒来。」

这位看似爱开玩笑的 CEO,其实与所有经营者一样,兢兢业业面对各种风险,变局中努力求生。


30 岁创办公司,身价直冲 2,850 亿元

黄仁勳出生於台南,9 岁时至美国求学,於奥勒冈州立大学、史丹佛大学取得工程学士与硕士学位。黄仁勳一次专访提及,学生时期是个认真学习、极度害羞、不擅交际的人,后来去餐厅打工的经验促使他踏出舒适圈,学会接触客人、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他曾在超微(AMD)、巨积(LSI Logic)服务,30 岁那年,与两名朋友共同创办辉达,在他的带领下,辉达不只在电脑游戏晶片领域奠定制霸地位,近年来更积极向 AI 发展,投入资料中心与自驾车等晶片研发。

今年 4 月,辉达收购以色列伺服器晶片商迈伦(Mellanox),刺激公司股价上涨,更带动黄仁勳身价直冲 98 亿美元(约新台币 2,853 亿元),比去年增加 133%,名列今年《富比士美国 400 富豪榜》(Forbes 400)「成长幅度最高的富豪」第二名,仅次特斯拉(Tesla)执行长伊隆‧马斯克(Elon Musk)。


文章摘自:科技新报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