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老本、难转型 大陆老字号全聚德烤鸭面临危机

时间:03/05/2019 00:00 浏览: 13157

大陆老字号品牌正面临生存危机,以最具知名的全聚德烤鸭来说,它的业绩大幅下滑,曾几何时的「烤鸭之王」如今已一去不复返。
全聚德的问题在於:大树底下好乘凉,凭藉前人建立起的品牌,肆意挥霍,不断考验着用户的品牌忠诚度,而最终一点一滴流失了用户。

到过北京的游客都会听到「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而这个烤鸭的代名词长久以来多半指的是全聚德。但近几年来,全聚德的表现始终不佳,最近公布的2018年财报,全年营收17.76亿元,净利润8千8百多万元人民币,比前一年下滑34.81%,创下上市1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2007年,全聚德是首家A股上市的餐饮老字号,当天开盘价为36.81元人民币,但自2017年起,其股价一路走跌,今天收盘价12.98元,远落后近年大盘表现。

大陆财经记者平台「深蓝财经」报导,半个多世纪以前,全聚德是重要的「准外交」场所,周恩来总理一生中曾有27次在全聚德宴请外宾,包括尼克森、季辛吉、卓别林等。当时一般人民,不论找工作或宴请,全聚德都是首选。

但自全聚德上市后,规模增长缓慢,业绩乏善可陈,导致全聚德的股价跌跌不休,一些大股东、老股东纷纷减持认赔杀出。

报导称,1930年升任掌柜的李子明,带领全聚德三年内成为京师第一烤鸭店,当时他说了九个字名言:「鸭要好,人要能,话要甜」,如今这九个字的老生意经虽仍挂在全聚德的展览馆里,但实况早已丢失。

1. 哪来的底气收服务费?
「话要甜」可以视为服务,但打开大众点评,全聚德的各大分店,在口味、环境、服务三项评分中,服务基本是最低分。被网友吐槽最狠的,这麽差的服务还要加10%的服务费,哪来的规矩?全聚德官方对差评,要麽不回复,或回复基本是复制粘贴。

2. 止不住的人才流失
企业离不开人才,所以「人要能」,尴尬的是,全聚德似乎正变成一个烤鸭厨师的培训学校,因为培训出来的厨师很快就会被其他烤鸭店以高薪请走。

3. 陷入试吃困境!
全聚德的「鸭要好」被放在第一位,这是全聚德崛起的关键。如今,沦落到试吃困境—试吃一次就不再来第二次。餐厅开拓回头客才是长久之计。但全聚德的鸭性价比(CP值)不行了,没有过去的优势,加盟店的扩张,也加大管理的难度。

最后,和同行比。比逼格(高大上、气派档次),就算是全聚德前门店,也不如大董、全鸭季、长安壹号;比价格,它不如便宜坊、九花山、大鸭梨等;比网红,不如胡同里的利群,故宫旁的四季民福,以及北京气息浓郁的四世同堂。全聚德只剩下响亮的品牌,但只靠品牌,很难形成护城河。

文章称,转型升级,不仅全聚德,是所有老字号大小都要面对的难题。天津狗不理、西安饭庄、广州酒家等老字号有的连连亏损,有的甚至只剩品牌没有产品了,但不转型,就是在等死。

报导最后以北京故宫的成功转型做建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最近说,「国家文物局长一再嘱咐我,不要说你们文创产品卖了多少钱,因为别的博物馆压力太大。我们只能说,前年我们文创产业有15亿人民币营业额」。

单霁翔上任初把故宫逛了个遍,5个月磨坏20多双鞋。单霁翔进行了一场「管理革命」—以方便观众为中心的管理。

2015年9月,故宫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展览最后一天,仍有无数观众想看一眼���清明上河图》,临近闭馆还不离开。单霁翔很感动,说保证最后一个观众看完再闭馆,结果一直加班到凌晨3点45分。这期间,有人渴了,他送茶水,饿了,送泡面。

老字号的转型成功前提是,需要保持在Day1状态,对事业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不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凭藉前人建立起的品牌,肆意挥霍,不断考验着用户的品牌忠诚度。

在产品忠诚度面前,品牌忠诚度就是个笑话,否则任何品牌都该永垂不朽了。

强如故宫,也不得不在互联网时代及时转型,让自己变得年轻。而不转型,或转型失败的老字型大小,只会更加衰老,更加迟钝。

文章说,全聚德的生意,就是这样一点点失去的—不是其他烤鸭店抢了它的风头,只不过它「老」了,对时代不再敏锐,也远离了用户。

就像7-11创始人铃木敏文说的,「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文章摘自:联合新闻网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3679521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