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华人工商电话簿》全面发行! 免费领取 + 商家入驻 + AI行销升级
简
繁
首页
旗下频道
招聘求职频道
租房频道
分类信息
CCYP TV
教育频道
乐游频道
知识库
话题新闻
简体
繁体
社交媒体
注册
登录
刊登广告
发布招聘
洛杉矶
旧金山 SF
纽约 NY
芝加哥 CHI
德州 TX
拉斯维加斯 LV
温哥华 VAN
多伦多 TO
华人工商网
生活百科
理财
信用卡
正文
点评
微信
微博
中美贸易战的盲点与焦点:一切刚刚开始
时间:06/07/2018 浏览: 4102
徐瑾:审视中美贸易战,不仅是当下一时一地得失,更是影响我们未来的大事件;除了宏大叙事之外,如何让普通人能够参与讨论甚至收益於此?
很多时候,危险来临之时,当事人并不知道,要到时候反省,才能清晰地意识到,当过了某个时刻,危险已经多麽临近。反过来看,人对幸运也是如此。
当下的中美贸易谈判,有可能就是事后来看的“那个时刻”。
罗斯带来什麽信息量?
短短半月,中美贸易谈判时战时和。在刘鹤领衔的中方谈判回国之后,中外媒体都认为中国赢了之时,形势转折,5月29日白宫宣布将对500亿美元中国高科技商品征收25%关税。
根据白宫声明,针对中国有两大举措,首先是关税,其次投资限定。随后形势再度转折,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6月率队访问中国,继续商谈。对於正在因为关税问题恼火的中美贸易谈判,意义重大,双方各自给出了自身声明。这次会带来什麽信息量?
会后没有发布联合声明,中国声明称,“双方就落实两国在华盛顿的共识,在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的、具体的进展,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并强调这是本方的主动选择,暗示没有贸易战,中国本来就打算“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增加进口”,因为“这对两国人民和全世界都有益处。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我们的既定节奏不会变。”
更耐人寻味的是声明的最后一段,“中美之间达成的成果,都应基於双方相向而行、不打贸易战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中方的最后通牒,或者说对美国最后通牒的回应?至少对国内公众是如此理解。
与之对应,美国迟了一天的声明也相当简单,甚至可以说低调,描述为政府官员与一个中国代表团就美国与中国之间“磋商纪要”,比较实质性内容就是表示“通过为农业及能源产品供应提供便利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来降低美国的贸易逆差,而且这将有助於支持美国的增长及就业。” 华尔街日报随后报道,中国承诺购买7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以及农产品。这一数字与特朗普希望削减的贸易赤字目标基本靠近。
耐人寻味的是,美方公告只字未提最早将於6月15日将公布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
如何看双方的声明?
曾经网络有流行外交黑话指南,比如坦率交谈表示分歧很大,无法沟通;交换了意见表示会谈各说各的;充分交换了意见表示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等等。从这次措辞来看,表示双方交换了各自意见,沟通了,但是最终决策方向仍旧不明朗。在措辞之外,双方没给联合声明,一个猜测是谈判双方并没有得到足够授权,仍旧需要给更高层汇报。总结双方各自给出简单声明以及没有联合声明这一事实,最大信息表示一切并没有完,甚至是刚刚开始,对於双方都是硬仗。
对中国来说,尤其需要对可能冲突的严厉性做好充分准备。此前美国突然增加301与关税提议,中国国内民众反应相当错愕。有人指出这是特朗普在罗斯来中国之前的压力测试,不过从美国国内情况来看,最好不要把贸易要求当作偶然性与个体性要求。
特朗普看似反复,实际上他对中国态度不算最差,在他背后,有更加强大而广泛的思潮,反映美国对华战略转向的根本。随时记住,美国的最终决策者,除了总统,还有国会。
美国现任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作为鹰派代表,其发言很有代表性。我曾经在公号《徐瑾经济人》发布他一份证词,是在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会议所作,其结论是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乐观预期没有兑现,“第一部分,我分析了PNTR(与中国建立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支持者的主要理由。我列明了,在这场论争中,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反复被告知,中国入世将为美国带来显着的经济和贸易利益。第二部分,我分析了过去十年的记录,得出结论:那些承诺大部分没有兑现。第三部分,我研究了对中国入世的乐观预期所以失准的原因。我的结论是,有如下几个根本问题:(1)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没有意识到,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与我们的WTO理念之间多麽格格不入;(2)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严重误判了西方企业将其业务转向中国并以此服务美国市场的动机;(3)美国政府对中国重商主义的反应十分消极。最后一个部分,我讨论了美国官员针对因中国入世引发的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并认为“美国政策制定者多年来的消极放任态度致使美中贸易赤字日益扩大,以致被普遍视为对我们经济的重大威胁。未来,美国政策制定者应当更加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更为积极的方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证词时间是2010年9月20日,这令人深思,它揭示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并不是一时兴起,有其历史思潮。最近莱特希泽与日本和欧盟贸易部长三方会议联合声明中,重申对第三国的非市场导向政策的关切,指向性非常明显。
贸易战:政府与个体
贸易战骤兴以来,对中美两国甚至全球而言,大家突然发现,中美的诸多分歧,已经是房间中的大象,无法回避。未来一段时间的历史,有可能沿着中美如何冲突、如何消解冲突而展开。如何让关心这一事件进展的普通公众争取理解,非常重要。我创办的经济人读书会6月13日会在北京有一场关於贸易战的读书会,会前我希望通过公号《徐瑾经济人》来了解普通读者关心的问题,除了宏大叙事,仍旧有不少问题令人深思,比如这样的问题:贸易战下,个人应该如何自处?大城市是否是我们的归宿?怎麽看待中美贸易战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如何解决?中美对抗下,中国经济走向如何?中国青年人的就业前景如何?
这恐怕既是政策制定者需要回应的问题,也是普通百姓需要思考的。两国政府交锋无疑是最大焦点,但在看不见的角落,贸易战如何影响血肉之躯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喜怒哀苦如何最终影响贸易战走向,则是中美贸易战最大的盲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亦为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近期出版《白银帝国》、《不迷路,不东京》,公号《徐瑾经济人》。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本页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Cookies Update 2025
By using our sit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our cookies.
Learn More
.
OK
社交媒体
公众号
华商谘询
CCHP
华人圈
地产网
微博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elegram
上传图片
图片可以是JPEG或是PNG格式
上传 | 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