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社会福利救济会影响移民?

时间:10/10/2017 浏览: 7193

一些民众担心食品券将影响他们的移民身分,或是关心「接受社会福利救济是否会影响移民」。

针对目前风传川普政府拟订外籍人士遣返标准,可能理由包括入境美国五年内接受社会福利救济,或者领取某个额度的社会救济金,包括粮食券、贫穷家庭临时援助(TANF)与医疗补助计画等,纽约市反饥饿机构Hunger Free NYC「进行提问」项目经理陈成峯表示,成为美国负担者不能移民,但是修改「公众负担」的定义,还需要通过参众两院批准,目前不会轻易改动。

美国100年多来的移民法,「公共负担」(public charge)向来是「禁止入境」和「递解出境」的合法理由,成为「公众负担」的外国人也不得调整身份成为合法永久居民。因为移民法的基本精神是不希望美国的社会福利被外国人用尽,而美国人却无法享用。然而,接受公共福利(public benefits)并不意味着这个外国人自动会成为「公众负担」。

为了让大家对「公众负担」有更清楚的了解,本文摘录美国司法部移民暨归化局(INS)有关「公共负担」的解释说明,以便大家对是否应该申请某些公共福利作出明智的选择。

何为「公众负担」

关於「公共负担」的定义,早在克林顿总统时期,美国司法部移民暨归化局(INS)已有一些建议性的规定:「公共负担」指的是「主要依靠政府来维持生活的外籍人士」,主要表现为靠领取公共补助金维持收入来源,或者长期依靠政府负担接受住院医疗护理(包括住疗养院、医院、康复中心等)。

然而,政府官员一般不会只凭一点来决定这个人是一个「公众负担」,还会考虑很多因素,包括你的年龄、健康、家庭状况、资产、资源、财务状况、教育程度和技能等因素,来判定你未来是否可能会依赖社会救济而过活。

美国100年多来的移民法,「公共负担」(public charge)向来是「禁止入境」和「递解出境」的合法理由,成为「公众负担」的外国人也不得调整身分成为合法永久居民。那些具体来说,哪些福利会被认为是「公众负担」呢?

即靠现金援助来维持收入的,包括:补充保障收入计画(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 ,SSI)、贫困家庭临时援助计画(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 ,TANF)和州或地方的为维持收入提供的现金;通常被称为「一般援助」(General Assistance,GA)计画。注意,这些都是现金发放。

此外,公共援助,包括白卡(Medicaid)医疗补助,用於支持该外国人生活在养老院或精神病院的长期护理,也有可能被视为「公众负担」。短期医疗服务不算。

不属於「公众负担」的福利

非现金福利和不能作为维持收入的特殊用途的现金收入不算做「公共负担」。这些福利包括:Medicaid医疗和其它健康保险和健康服务,包括公共免疫接种和测试传染病、使用保健诊所、短期医疗服务、产前保健和紧急医疗服务。

像是营养计画,包括食品券,妇女、婴儿和儿童特别补充营养的计画(WIC),全国学校午餐和早餐计画,及其它补充和紧急粮食援助计画 。还有教育援助(如就读公立学校),包括在《启蒙法》(Head Start Act )下的福利和对小学、中学或更高教育的援助。

其实,不属於公众负担的福利内容相当广泛,比如:儿童健康保险计画(CHIP)、儿童照顾服务(Child care services)、寄养(Foster care)和收养援助、房屋福利(Housing benefits)、紧急救灾服务(Emergency disaster relief)、就业培训计画、失业补偿、政府养老金、退伍军人福利、能源援助(如: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计画,LIHEAP),以及以社区为基础的服务或援助计画(粥粮、危机谘询和援助、短期住房),和贫困家庭临时援助下的非现金福利(资助的托儿补贴或交通补贴)。

若民众获得如「社会保障福利第二类(Title II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的现金支付福利,也同属非公众负担的福利。

「临时」救助不是「公众负担」

上述的一些项目可能会提供现金援助,如能源、交通或贫困家庭临时援助计画下对子女的照顾,或幼儿发展固定拨款资金(Child Care Development Block Grant,CCDBG),贫困家庭临时援助计画下的一次性紧急支付。由於这些福利并非为了维持收入,而是为了避免为维持收入提供持续现金援助的需要,因此上述福利不是「公众负担」。

对於已取得「绿卡」者,接受任何合法取得的社会福利将不会影响其归化入籍,其永久居留身分一般也不会因接受社会福利而被取消。但是,如果绿卡持有人离开美国超过6个月,在返美的时候,移民官员会问话,裁定是否「公共负担者」的问题。如果曾接受过现金福利或长期治疗护理,亦将一并受到考虑。

(来源: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