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苹果首页被一90后中国姑娘霸屏

时间:01/30/2017 15:27 浏览: 4886

在这世界上,

样样都不容易。


祝你鸡年大吉吧


傲娇的苹果官网,

向来是孤傲中,

透着几分高冷。

画风如下:




就连国货骄傲“卫龙辣条”,

前阵子也忍不住模仿其,

简洁清新高逼格的,

性冷淡范儿。



不过最近发现,

高冷的苹果官网,

突然变了样!




这“鸡飞狗跳”的

还是我们认识的苹果吗?

(我一定是进了“假”官网)

不得不说,为了喜迎中国年,

苹果也是够拼的。







倪传婧这个名字,

在国内好像没怎麽听过,

但在国际上她却早已小有名气,

她是福布斯“30under30”

30位30岁以下艺术榜单最年轻的得主。





当西方人连拗口的“Nagi倪”还念不清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她极高的评价:


“色彩斑斓的作品,为她赢得了像《纽约客》、《纽约时报》、《连线》杂志、麦当劳等一系列重要客户,她如此年轻,便已获得包括纽约插画师协会两枚金牌在内的一系列奖项···”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很大程度源於她对“少年梦想”的坚持。

生於广州,成长於香港的她,

从小就对画画抱有极大的兴趣




可在香港读中学的时候,

大家都认为医生、律师才能赚大钱,

才是真正的出人头地,

而画画就是“不务正业”,

是不切实际的空梦。



她跑去跟妈妈谈心,结果妈妈只问了一个问题:学插画?这样的职业很可能没饭吃,你有心理准备吗?


当时倪传婧年少轻狂,回应道:“哪有那麽苦。”



高中毕业后,她有幸考取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插画系就读,本以为就读名校,就能找到好工作。


谁知刚进校园,倪传婧就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由於是国际生,毕业一年内如果不能将学生签证变成工卡,她就必须离开美国。



不得已,

她早早就在大学就做起“外快”,

没日没夜地作画。

等到大学毕业时,

她已经手握10多幅优秀作品。





但即便手里握着这麽多优秀作品,

找工作也不是一件易事,

那时候的她,

租住在远郊布鲁克林黑人区,

啃着最便宜的饭菜,

省着钱把自己的作品印成明信片派发。



那一年她印了600张明信片,

每张都亲自手写自我介绍和作品网页,

“那时候邮票可贵了,

国内38美分,

寄加拿大则98美分。”



也正是这份执着,

让她遇到《纽约时报》的美编,

开始了作品发表的道路。




回首那段往事,

倪传婧依旧觉得:

艺术不是难走的路,

正如这世上,

样样做好都不容易。




“没遇到伯乐的时候,你就是自己的老板,很多人对艺术家都有一个误解,以为画家都不食人间烟火。


其实画画也是一份工作,一门生意,你需要自己给自己打工,一边创作,一边‘推销自己’”。


欣赏倪传婧的插画,

你总能从其中,

读出浓烈的中国色彩:

菊花、蝴蝶、仙鹤、亭台楼榭···




她自己也不否认,

“在国外,画作中的中国元素

的确是一个卖点,

不过这些东方味道,

都是我生活成长的烙印,

而非特意去叫卖异国特色。”



就像提及浪漫的死亡,

我自然会想到化蝶,

想起唯美的梁祝。




“除此之外,我没有在国内上过美术学院,我读本科的时候,很多来自中国的学生,技巧性都特别强。”


“但美国的学生就注重个人想象力的发挥,技巧性的活可以由电脑代替,但艺术不是工厂出蓝图,必须通过想象产生。”




做这一行,

最怕的也是没灵感,

灵感塞车的时候,

倪传婧不会逼自己画,

反而会尽量放松,洗澡,

逛逛公园、博物馆,

灵感自然会潜出来。




从18岁开始正式学画画,

到25岁荣登福布斯艺术榜单,

再到27岁霸屏苹果官网,

倪传婧就这样一步步实现,

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梦”。




很多人的失落,

是违背了少年时的立志。

能坚持所爱,

本身就是一种幸运。



- END -

(图片源自网络、《羊城晚报》,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