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医话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治验 刘宣庆中医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多发生於35~50岁。据资料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发生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故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多见於中年妇女,可能与长期雌激素刺激有关。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常随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继发变性及合并症等而异。临床上常见的现像是子宫出血、腹部包块、疼痛、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白带增多、不孕、贫血和心脏功能障碍。但无症状患者为数亦不少。
常见者有:(一)偶见於初潮后妇女,多见於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 (二)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 (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可分泌雌激素)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 (四)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月经过多,多发生於粘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引起流血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因雌激素作用至子宫内膜增生,肌瘤妨碍子宫收缩,并影响血循环而使内膜充血。由於下腹部包块长期流血,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其次是下腹部包块当浆膜下或壁间肌瘤增大超越盆腔时,患者多能自己扪及包块而去医院就诊,可伴有下坠感。压迫症状:位於宫体下部及宫颈的肌瘤,可压迫盆腔组织及神经,引起下腹坠痛及腰背部酸痛。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瀦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另外是疼痛 除因盆腔神经受压有疼痛外,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在宫腔内引起宫缩而产生疼痛,当肌瘤阻塞宫颈管,妨碍经血外流,可引起痛经。
子宫肌瘤有20%到30%出现不育的情况,怀孕以后流产,早产,还有分娩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在妊娠过程中受肌瘤的影响,会造成肚子疼,宫缩。
关於子宫肌瘤的治疗,治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后再作决定。一般对肌瘤小於妊娠8周,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妇女子宫小於妊娠12周大小,月经正常,无压迫症状者可暂时观察。坚持每3个月复查一次。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肌瘤较大,合并贫血及生长迅速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中医治疗以瘤体直径小於4厘米为佳。
中药治疗的适应於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生育年龄因肌瘤所致不孕或流产,中药治疗后使肌瘤萎缩促使受孕,胎儿成活。另外,绝经前妇女,肌瘤不很大,症状亦轻,应用药物后,使子宫萎缩绝经,肌瘤随之萎缩而免於手术。
中医治疗方法以针灸中药同时应用效果最佳,而且疗程会缩短很多。也可单独服用中药处方,在月经期和非月经期用药有所不同,必须做到“止血不留瘀,消瘤不动血” 。一定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和病情辨证施治。一般治疗需要服用中药3-6个月或更长。每3个月做1次超声波检查。
在治疗过程中有两点需要额外关注,从医生方面,一定要处理好消瘤与止血的关系,把握月经期和非月经期用药的不同,不可一个处方用到底。在病人一方也要了解,肌瘤非一日而成之疾,要想短期见效或求得速效实非易事,一方面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处使肌瘤消散,另一方面通过脏腑功能的调整,调理气血、和解冲任抑制肌瘤生长。这是一个复杂、艰钜、漫长的过程。
病例:
有一亚裔妇女,因服用某保健品导致大出血来诊、47岁,发现子宫肌瘤6年,近年来月经不规律,出血量校多,持续时间校长,并伴有下腹和腰底部疼痛精神萎靡食睡不佳、便秘2-3日一排。月经周期25~40天不等,出血时间多为7-15天。超声波检查子宫前壁有一肌瘤为3.2 X 2.9X 2,7厘米。同时左侧卵巢有一直径3公分的囊肿。腹部触诊:左侧囊肿清晰可见,并挤压子宫向右侧移位,故在下腹略偏右处,可触及一坚硬实体。妇产科医生建议其手术治疗,但她想保守治疗,故来求诊。治疗以针灸中药内服外敷配合,针灸每周2次,另外根据病情和月经周期,辨证施与中药处方,止血和化瘀交替进行。在我院治疗2个半月后,超声波检查原子宫肌瘤缩小为2.4x1.8x2,9厘米,左侧卵巢囊肿已消除(见附件超声波03/06/2017---05/15/2017对比报告)。
卵巢囊肿,中医称之为“石瘕”或“肠覃”,属中医“徵瘕”范畴。其发病机理与子宫肌瘤类似,但是因为发病部位在比子宫的更深处卵巢上,且早期无自觉症状,因此较不容易被发觉。一般20至50岁左右的女子均可能得此病,其中犹以育龄期女性得此病比��最高。
卵巢囊肿产生的原因,现代中医认为主要与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情志因素最为紧密。环境因素通常是诱因,内分泌因素通常是直接原因,而情志因素则与内分泌的失调息息相关。中医治疗此病分内治、外治和内外结合三种,内治法分为用中药,外治法分为针灸和中药膏局部外贴,中药采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归脾汤逍遥散二陈加三子养亲汤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治疗方辨证加减处方针灸针灸以腹针电针温灸等方法综合治疗另外局部再配合外敷消肿化结膏药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首创自我医疗与医师诊疗结合的良方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