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Q4植牙愈来愈多并发症,造成医疗纠纷?
许多人不知道,人工牙根与自然牙根在先天设计上大不同。自然牙先天具有自我保护功能,避免过多不正常咬力伤害自己及其周围的支持组织,减少损害。
人工牙根的材质,其大小、方向、型态,无法像自然牙内及牙周膜含有敏锐的感觉神经等构造,用久了会对周边组织造成损伤而不自知,就像糖尿病病人如果脚部神经失去知觉,受伤时并不自知而易感染一样。所以,人工牙根无法完全取代自然牙的全部功能。
传统固定式假牙利用自然牙,当然较具优势。缺牙时,能够应用传统假牙复方式为首选考量。
既然植牙收费较高,就会鼓吹植牙,造成浮滥。愈来愈多人植牙(2006年植牙数量是2002年的4倍),当然并发症愈来愈多显现。
植牙专家Stuart.J.Froum说,原先植牙都是对软、硬组织较内行的口腔外科及牙周病专家执行治疗;现在则是愈来愈多功力参差不齐的牙医加入行列,当然会增加其并发症,且植牙在大学教育并没有深入的探讨,也没有临床实际训练及经验,许多牙医师毕业后,所受的继续教育多由植牙厂商或私人教师来提供,也未必深入,鲜少认知并发症的林林总总。
并且牙医师在学习植牙时,讲者的成功案例,是高度筛选的结果,避开高风险的病人与病况,号称高的成功率,只是显示存活率而已。一项研究显示,约25-50%的植牙病患,在日后会引起植体牙周炎,造成疼痛、患侧不敢咬东西。
在水准较高的诊所是由对牙周病、口腔外科等较有软、硬组织处理经验的牙医操刀。但植牙前的诊断、治疗规划及植下人工牙根后续的假牙复,仍需具高水准的复科牙医制作配合。
在一些地方,通常由某一科牙医统包整个治疗过程,其品质如何,许多病人无法分辨。复制作或咬合处理不当,引起颞颚关节障碍,头、颈、口腔、颜面疼痛等并发症,时有所闻,大部份病人初期时并无大碍,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不适,严重时才会再度求医。
所以,当你遇到牙医宣称植牙可以咬较硬的食物,比传统假牙还好时,就要小心!
事实上,自然牙能够及时分辨咬力的大小,以免咬力过大,伤到自己。
传统假牙处理好,也照样能吃比较硬的东西,但有些部分活动假牙及全口假牙能承受的力量仅是自然牙的六分之一,因为植体先天上无自我保护神经。植牙后则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长期咬硬的食物,其实就是加速灾难的开始。
文献中常发现利用植入的人工牙根与自然牙合并使用的牙桥多年后,自然牙齿移位,证明人工牙根缺乏运作人体精密的生物机械原理,易产生不平衡,咬合不稳,导致牙齿移位。
牙齿美容(前牙美容贴片)科医师,对颞颚关节其病变原因、分类、诊断、治疗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咬合因素在整个咀嚼系统各部份的知识必须深透了解,咀嚼系统构造包括耳前关节、头、颈、脸部肌肉、神经、韧带、牙齿、黏膜、骨头,其中一个部位发生状况,都会影响其他组织的健康,环环相扣。
整个系统一旦不平衡,久了就造成各部位的伤害,功能失常、疼痛。肇祸的原因很多,包括植牙后的假牙制作不良,致使咬合不正常、引起颞关节障碍、头、颈、颜面、口腔、牙齿疼痛,例如头痛、偏头痛、耳痛、喉咙部位讲话久了会痛,吃东西、打哈欠耳前关节会痛,关节有弹响,颈部疼痛、喉咙有异物感、耳鸣等千奇百怪的症状,到处求医都不得缓解,屡见不鲜。
Q5如何判断牙医师的功力?
首先要能确认诊断、分析关节是否健康稳定,运用各种检查工具和方法,详细确认何种关节构造是否有问题?与咬合的关系是否正常?例如用较精确的半调节式咬合器以及面弓来分析,诊断上下牙齿咬合与颞颚关节是否有异常及不平衡的关系,差异的大小,然后提出全口复健治疗方法,包括戴咬合板、咬合调整、假牙复、牙齿矫正,手术整修牙床骨等。如果使用多数技工所常用的简单式咬合器,制作的假牙绝对会有问题。
*咬合大师道森曾经说:「牙医师必须能够拥有对咬合知识、咀嚼系统、解剖、生理、下颚骨生物机械原理的完整了解及理念」
多数植牙后的假牙制作不良时,有时病人不会感到不舒服,就是感觉怪怪的,有时不太敢咬硬的东西,等到多年后,才惊觉代志大条了,整个咀嚼系统各部门会无声无息、持续受到破坏,例如耳前关节(颞颚)内结构,如软骨变形、移位、退化等。
*总之,缺牙时,条件状况就算不是良好,高品质的传统假牙仍是首要考虑的选择,它比较省时、省钱,较安全且不复杂。(本文作者为资深牙医师),
阿凯迪亚:(626) 453-8919 , 罗兰岗:(626) 581-3188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