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南加州某华人超市收到法院传票,超市负责人对此突如其来的无妄之灾,万般愁闷却又不知自己到底是与谁结怨。回想起收到传票前,曾有政府检验人员(inspector)突然到超市内查看商品。由於此华人超市以中文为主,在语言限制下,值班经理不晓得检验人员登门目的,只见对方开了单据,误以为超市未达卫生标准而引来卫生局检查,还自作聪明立即嘱咐员工钜细弥遗的清理环境。没想到这场棘手事件不但未止息,还挨上了官司。
超市负责人在对此诉讼苦无对策下,前来谘询本事务所,经过律师团队审慎了解事情原委后,发现超市被告其陈列架上的酒类产品标价高於其广告传单上所刊登的价钱。违反条例为加州商业法第12024.2条,内容是商家广告刊登价格与实际售价不符。此法规涉及范围也涵盖店家陈列架上或商品本身标价,甚至报价单上的价格与实际售价不吻合的情况。在经举发后,也可能被相关政府部门起诉。
违反此类法令一般属於刑事案件的轻罪(misdemeanor)。若罪名成立,罚款最高可达一千美元。再者,如果法院判定被告的商家是蓄意欺骗消费者的话,除了罚款之外,还可以判刑最高一年的牢刑。后果不可轻忽。
超市负责人认为店内所贩售的产品种类繁多,而且标示皆为中文,检验人员的报告似有讹误,希望能透过律师代表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身权益且呈现事实。若查证后罪状非属实,超市未有刊登不实广告,理当不应认罪受罚。
除了罚款之外,还可以判刑最高一年的牢刑。后果不可轻忽。超市负责人认为店内所贩售的产品种类繁多,而且标示皆为中文,检验人员的报告似有讹误,希望能透过律师代表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身权益且呈现事实。若查证后罪状非属实,超市未有刊登不实广告,理当不应认罪受罚。
果不其然,经仔细查证超市所提供的物证后,我们发现该超市先前广告传单上所刊登的特价酒类广告,其实有加注一条说明:优惠价仅限於特定年份出产之酒品,且并不适用於所有酒类商品。虽然说明是中文,超市确实有尽到告知消费者的义务,只因检验人员不谙中文,所以对此事产生了误解。
经过委任律师向法庭代表超市解释前因后果后,检察官随即撤销了告诉,还了被告超市一个公道。
虽然此家超市以无罪欢喜收场,不得不提醒商家必须特别注意对商品的标价、广告以及说明,以免不慎触法。
此外,除了注意所公告的售价是否正确之外,还必须小心商品的重量、内容物以及成份是否标示正确,以免误导消费者,造成消费者的损失,或日后遭受检方的起诉。
举例来说,另一家超市曾经面临与重量标示错误相关的讼诉官司,差点遭受罚锾,因小失大。
重量标示的定意为何? 举例来说,2013年台湾曾爆发肉品公司涉嫌在购入的肉品中注入保水剂让肉品增重,再贩售给下游厂商,可能涉嫌重量标示诈欺。
在加州,商业法第12021条明确指出,商家若在外包装上故意标示错误或不足的重量或容量,将触犯法律。另外,第12022.5条则指出,商家在贩售肉类食品时,应以净重(net weight)为单位。任何另行注射入肉里的脂肪只可算作皮重(tare weight),除非在包装上按照法规清楚标示有另加脂肪成份。
即使是冷冻后的肉品或海鲜,也要特别注意,解冻后的重量扣除水(冰)的重量,必须和包装上的净重相符,否则等同欺骗消费者。
某家超市即遇到类似的状况。他们进货时,不知道经冷冻后,冰块的重量不可以算进去肉品的重量内,因此收到法院寄来的传票。
虽然他们委任律师上庭调庭和解,仍然必须付出庞大的代价,包括罚款、检验人员费、以及律师费等。
不论是只因一时的故意或疏忽,商家都必须付出金钱及宝贵的时间,不如在平日仔细核对重量、金额及广告内容,这番功夫会更加值得。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