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上班盯电脑、下班盯手机,每天眼睛注视萤幕的时间超过12小时,一旦用眼过度,可能让「乾眼症」成为现代文明病。但乾眼症的症状不一定只有眼睛乾涩,有时眼睛不舒服,会出现反射性泪水分泌,眼泪流不停,眼睛水汪汪,也是乾眼症指标之一。
台北三军总医院眼科主任吕大文说,人每分钟约眨眼12次,乾眼症常是眨眼次数太少,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膜中的油脂、水、黏液比例不平衡,泪水容易蒸发,以致眼睛异常乾涩。
此外,约3成患者反而因眼睛乾燥,眼睛周围的三叉神经受刺激,出现反射性而流泪不止;另外,红斑性狼疮、结缔组织疾病等患者,也可能因病情因素而导致乾眼症。
眼科开业医师王元圣指出,乾眼症以往好发於40岁以上中老龄族群,尤其是停经女性,现在年轻人大量使用3C产品,或近距离阅读,导致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膜不稳定,以致成为乾眼一族。另外,八成以上乾眼症患者属睑板腺堵塞,无法分泌油脂层延缓泪水蒸发。
王元圣说,若眼睛乾涩、常流眼泪、配戴隐形眼镜出现眼睛刺痛、配戴时间越来越短等状况,很可能罹患乾眼症。乾眼症受到风吹或阳光刺激,眼睛虽会反射性分泌泪水,但整体泪水分泌量仍不够,症状会加重,故到了下午或晚上,就会有视力模糊的情况。
吕大文指出,乾眼症若长期忽略不医治,可能造成复发性角膜上皮脱落发炎,早上起床感觉眼睛刺痛,甚至眼睛会闭不紧,严重可能导致角膜溃疡,若是细菌感染还有失明风险,不得不慎。
★眨眼、热敷、防晒 减少用眼负担
医师提醒,平时最好减少用眼负担,每半小时就要让眼睛休息,练习眨眼,可适时提升湿度;也要多注意眼部防晒,以免眼睛水分蒸发。建议不妨补充深海鱼油,并每天热敷眼睛,或眼周穴道按摩,可预防乾眼症上身。
三军总医院眼科主任吕大文指出,乾眼症治疗方式包含用人工泪液、药水或药膏来滋润眼睛,或用鼻泪管将泪点塞住,让泪水不易流失,有时视情形在泪点区打肉毒杆菌松弛肌肉,减少泪液排出的力量;若是睑板腺堵塞,可以热敷或按摩,解除堵塞。
预防乾眼症上身,眼科开业医师王元圣说,应减少用眼负担,勿长时间注视萤幕,每30分钟休息,并提醒自己多眨眼。正值盛夏,平时也要注重防晒,戴宽边帽子或墨镜都可减缓眼部的水分挥发,长时间待在冷气房内,也可在桌上放一杯水,提高室内湿度。
针对睑板腺堵塞,王元圣说,可补充深海鱼油Omega-3不饱和脂肪酸,并每天热敷眼周3至4次,可用毛巾沾摄氏42至45度的温水敷约10分钟,或者用市面上的温敷眼罩或插电式眼罩,但需注意使用时间,以免烫伤眼周的敏感肌肤。
吕大文也建议,平时可以多做眼睛周围的穴道按摩,如攒竹、鱼腰、丝竹空、睛明、承泣等穴道,可以刺激三叉神经适当分泌泪水。
文章来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