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趾外翻 44种开刀方式矫正

时间:07/28/2015 浏览: 14509

关节滑液囊肿(Bunion),又称拇趾外翻(Hallux valgus),是十分常见的足部疾病。洛加大医学院临床教授、足踝学院(University Foot and Ankle Institute)创办医师Bob Baravarian表示,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移位的关节不矫正不会改善,长时间更会造成关节炎,届时手术方式又不同。开刀方式有44种,分为四大类,需要因个人足部状况而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式。此外,术后的物理治疗复健十分重要,以找回伤口处的正常活动能力。

拇趾外翻手术最常见为「上端切骨手术」(Heads procedure),在大拇趾关节后方、第一跖骨(metatarsal)的「头部」动刀。切开骨头后矫正位移的第一跖骨。骨头的切面长度随着外翻角度增加。又细分为最传统的「奥斯丁关节滑液囊肿移除术」(Austin Bunionectomy),75%-80%病患使用,成功率高。另一种Offset V bunionectomy则是切割较长、且用两个钛金属螺丝固定骨头,脚趾骨头的旋转控制更佳。以往不以螺丝固定骨头,两切面互相移动造成剧烈疼痛。螺丝固定后,减少肿胀,更短时间内可用力。

一般常用於50岁以下病患、拇趾外翻轻度到中度。术后病患可马上下床行走,须穿辅助鞋五至六周,且两周后开始进行复健。约八周后可穿回一般鞋,三个月后则完全复原。术后因依照个人骨头关节松紧而定,可能复发。但骨头位子改正后,增加足部稳定度80%,因此许多适用此手术的病患不会再复发,即使复发也不与以往一样严重。骨头癒合后一切恢复正常,切口处不会较易受伤。

「嵌接切骨术」(Scarf osteotomy)也为常见的治疗。Baravarian表示,嵌接(scarf cut)是木工中最稳定的切法。医师在第一跖骨上一长行的Z字型,以重新调整骨头角度。再以两个螺丝固定。嵌接切骨可马上下床,切口长,因骨头基部硬度高、且愈调整的角度大。若上端切骨手术不适用,嵌接切骨是另一个好选择。适用於大拇趾外翻严重的病患。

另一被称为拇趾外翻的「黄金标准手术」为「拉比达斯关节滑液囊肿移除术」(Lapidus Bunionectomy),修正整个第一跖骨回到正常的位置,复原时间较长,但成效最佳。Baravarian表示,足部中间、跖骨下方的关节为「非重要关节」,不涉及正常步行。因此拉比达斯手术方法自脚背切口后,移除第一跖骨下方的关节后,第一跖骨有足够空间恢复原位,再用两个螺丝、或一平板固定。

拉比达斯因直接矫正造成拇趾外翻的关节问题,因此不会复发,使用率越来越高。适用於中度到严重的拇趾外翻,或关节过度松弛。此外,新技术利用脊髓干细胞浓缩液,辅助骨头修复。

不过,术后需六到八周骨头修复期,期间不可行走。用平板固定的话,两周后可行走。Baravarian表示,有些医师不愿做此手术,因较耗时且照护期较长。因此,建议关节松弛、或外翻严重的病患,要询问医师是否会做此手术。

另外的新手术,如「绑绳」(Tightrope),则是以四条高张力细绳将往外移的第一跖骨往第二跖骨绑,以调整并固定第一跖骨位移。可调整大角度,且不切开骨头。Baravarian研究发现此方式效果适中。如年纪较大的病患骨头状况不好,或是活动量较大的病患,两个骨头绑一起可能造成骨头裂伤,因第二跖骨较细、负荷力较低。因此较多用於活动力低,或不适合切骨头的病患。术后两周不可行走,虽不必等待骨头癒合,但要等绳子与周围组织癒合。

图文来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