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爱尔兰夹荷兰三明治」(Double Irish with Dutch Sandwich)为苹果公司首创,让在美国盈利的大公司将触角伸展到海外,借助海外的「三明治」架构以转移和屯积美国国内的巨额利润,此架构让苹果公司的海外税率仅为2%至3%,而假如汇回美国,联邦企业税率至少35%起,以苹果在境外申报的570亿欧元(约合781亿美元)盈利推算,美国税局的损失约273亿美元。
根据彭博财经消息的保守估计,美国307家企业在海外屯积的利润已超过2万亿美元,目前苹果公司拥有1020亿美元的离岸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但公司无意将这些现金汇回美国。为了满足股东分红,2013年苹果发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债券170亿美元(2014年举债20亿),无异是「钱存海外,债留美国」。
由於爱尔兰「吐司」加荷兰「乳酪」三明治架构设计精巧,又不乏政客在国会游说,长期以来美国政府畏於「师出无名」,迟迟不敢对爱尔兰夹荷兰「三明治」下口。2014 年7月日起开始实施的「海外税务协调法」(FATCA),已囊括瑞士、开曼群岛、卢森堡、新加坡等「避税天堂」在内多达70国地区签署协定,在此背景下,民主党控制的参院中要求修改现行公司海外所得税法,扼制苹果、谷歌、微软、雅虎、亚马逊、戴尔、星巴克、脸书、辉瑞、强生、通用、福特、美航、推特和花旗等海外避税巨人的呼声再起。
所谓「双层爱尔兰夹荷兰三明治」避税架构,是指类似於中、港、台之间的两岸三地「外销」变换。具体策划是,设立总部在海外的爱尔兰销售公司A和实际在爱尔兰运营的公司,之所以选择爱尔兰是因为爱尔兰政府为吸引国际企业,只要实际营运位於海外,可以不用缴税,享受零税率优惠。苹果三明治的加工制作过程为,先把大半美国收入以专利授权费形式(Patient and Royalties)转入公司A,再把海外收入汇入公司B,利用欧盟交易可享免税或低税的优惠,由荷兰子公司C做中继站,把原本应依爱尔兰当地税率徵税的公司B收入免税转回公司A,而A的控股公司又设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避税天堂,节税戏法就此完成。
苹果公司之所以选择爱尔兰「收钱」,主要原因为爱尔兰是欧盟国家,爱尔兰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交易,免缴所得税。同时爱尔兰的企业所得税非常低,只有12.5%,远低於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不仅如此,苹果为爱尔兰在科克郡(Cork)环保区建了一座玻璃墙环绕的工厂,而爱尔兰政府以苹果为当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为由,为苹果提供税务减免的优惠条件,税率仅为0.05%,和苹果所在地加州加联邦税率43.84%相比,无异是「天上地下」。
在苹果精心构造的「爱尔兰夹荷兰三明治」的光环背后,折射出长久以来美国企业坐拥现金叠创新高、但缴税甚少的不平衡问题。美国国库来自企业的税金(GDP11%)仅占个人所得税(GDP43%)的四分之一,重要原因是企业利润转移海外以避税,然后乔装打扮,如让海外子公司以现金向美国母公司大量认购股票,子公司不断透过证券交换进行并购,而母公司则得到现金回笼;或者美国母公司直接并购海外分公司,子公司支付现金给母公司,使子公司的帐面资产及母公司的帐面现金同时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国税局的「海外淘金」激进政策,目前为止针对的都是「弱势群体」,若想啃「爱尔兰夹荷兰三明治」,那是在太岁头上动土。而2014年期中选举之后谁掌参众两院及2016年的总统大选,必然主宰公司税务改革,包括海外逃税能否持续的命运。(作者为注册会计师)
文章来源:http://www.worldjournal.com/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