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植牙自问市,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普及化,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它相对於传统假牙和牙桥的优越性,但也同时衍生出一些更复杂,甚至灾难性的问题,今日提出几个常见的问题以和读者分享。
1、3D电脑断层 VS 传统X光
牙科专用的3D电脑断层自问市以来,它的辐射量巳大大减少到几乎小於和一张传统的胸部X光的量,但却帮助医生和病人对植牙前的骨骼结构,鼻窦健康与否,下齿槽神经的位置在手术有全方位了解,3D电层断层从个个角度像GPS一样分析整个齿骨的质量,宽度大小絶非传统的X光可以比拟的。术前、术中、术后对病人的安全保障,伤口的大小,医生的操作,速度有絶对优势的帮助。
2、我需要种几颗?大小?深度?位置?
如果以连续缺牙6颗为例,理论上从物理学的观点,造桥自然是桥墩以6颗为好,但植体在病人身体内是需要足够的骨头带来血液循环,再加上考虑到牙肉的曲线,良好的位置,适当深度的4颗植体有时是更好的数目。所以请务必在术前和医生仔细讨论,应以整体咬合,牙肉曲线,塑形美学为考量,种太少颗则在力学上不对,种太多颗则邻近2颗骨头血液循环不够,会导致几年后,有骨头坏死,出现严重牙肉,骨头萎缩的并发症,就是植牙“灾难”性的问题了。
3、鼻窦增高术(Sinuslift)
什麽是鼻窦增高术?为什麽我需要?
鼻窦(MAXILLARY SINUS)位於口腔硬齶的后上方,鼻翼的后方。如果因为长期缺牙或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牙槽萎缩,鼻窦就有机会像球一样变大(PNEUMATIZED),当要植牙时我们就会遇到一种情况出现:例如一楼的基地(口腔牙槽)不够,而二楼的天花板(鼻窦)又下坠且变大的双重夹击问题,此时我们需要用电脑断层3D在术前先了解鼻窦的健康情形,必要时会诊耳鼻喉科以确定其是否有囊肿(Cyst)或发炎,黏液滞留等情形,然后再运用3D测量所剩可用的齿槽骨到鼻窦的距离还有多远,多宽,再和医生讨论如何增高,推回鼻窦,包括进去鼻窦的方法和该放入的少量骨粉,生长因子(BMP2),人工皮等等….一旦确定了鼻窦健康,鼻窦增高术的方法后,如果条件许可,也可同时植入植体,令其一起复原,此即是所谓的四合一或五合一的手术,但请务必做必做好术前评估,千万记住欲速则不逹,而违反了身体恢复的基本原理,请记住母亲怀胎须至少九个月以得宝宝健康,又似骨折手术后也许可以马上下床走动,但是不可能即刻可以跑百米的速度跑步。请医生病人务必尊重人体天生的修复能力和速度,不要太过在乎速度的要求,而是希望植牙后的永续健康。
4、什麽是骨粉(Bonegraft)?有那几种?为什麽我们需要?什麽是细胞生长因子(BMP2)?
首先,骨粉不是万能,它只是作为一个“框架”,引导帮助病人植牙位置骨头的增生,我们的身体认知某个地迭缺骨,此地方的修复是要骨细胞而不是纤维细胞(彼此竞争),基本上骨粉大致可分类为4种:
1.自体(AUTOGRAFT):取自病人自已身上,好处是用自已的骨头,术后癒合最好,缺点是必须开创另一个新的伤口,一般是用在极度缺骨情况。
2.人骨(ALLOGRAFT):来自骨头银行的人骨,和病人相容性较高,约四个月时间可吸收转化成病人自已的骨头(和输血的原理类似)。
3.动物骨粉(XENORGAFT):缺点是吸收极慢,但可做为一个空间屏障以利自已的牙肉和骨头恢复增生。
4.人工合成骨粉(XENOPLASTIC):好处是比较便宜,缺点是吸收太多,太快不足以维持期待的时间和空间让病人完成适当的骨头,牙肉血管的恢复。
生长因子(BMP2)是除了骨粉外藉激化,活化病人的生长细胞增生,此为一个较新而有利的成分,只是和骨粉比较起来仍十分昂贵,但絶对是医生和病人需列入考虑的项目,特别是在高难度上颚前牙,鼻窦严重扩大,极端缺骨的情形。
做为一个需要植牙的病人请务必在植牙前和您的医生仔细的讨论评估所有和牙槽相关的全身状况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甲状线、过敏、鼻窦囊肿等等问题。尽量运用3D技术,在手术前决定植体的位置大小,请谨记医生的责任心和技术胜於一切,切莫贪小失大,要求便宜快速,“要怎麽收获,先那麽裁 ”– 胡适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