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业和选校一样重要。只一味追求学校排名,而不「量体裁衣」地选专业和学校,就是家长和学生常陷入误区。
在美国,报考大学时可以先不定专业,很多学生因此以为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专业,可以等到读完大二才宣布(declare)。有些学生是与家长在选择专业上有分歧,因而决定选校第一,专业暂时不定。事实上,没有定好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大学时常会遇到诸多的不利,浪费了时间,错过了对就业更有利的大学。
那麽,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本来就不易。对於许多到了高中11或12年级还没有专业目标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道大难题。针对这种状况,本文特别介绍新的个性及心理分析的方法,学生可以在专业顾问的指导下,用此方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我。此外,利用许多统计资料,诸如美国劳工部劳工统计局每年发表的职业前景手册等,也是帮助学生缩小选项范围,尽快找到专业和职业方向的途径。
个性心理分析法用做专业选择正越来越被学生及家长们所接受。职业性格评估通常分为正规和非正规两种。正规的程式是:被测人通过完成一套完整的职业性格评估的测试而得出结论。非正式的模式也有多种,如通过谈话形式,测试学生的性格特徵与职业倾向等等。
下面简单介绍两位比较有影响的职业心理学家的理论,以上的各种测试方法都深受其影响:
罗纳德‧苏泊(Ronald Super) 是当今影响较大的一位职业心理学家。其理论的核心是认为「自我概念」在职业的寻求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我概念」是在别人的影响和自我的感受中逐渐形成且贯穿一生的自我认识。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能力、个性、需求、价值观,兴趣、天赋及自我概念各方面都不一样,个人的职业及生活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这些方面的表现。
另一位受人尊敬的理论家约翰‧贺兰(John Holland) 则将人和工作环境分为六大类 (即R-现实型,I-探究型,A-艺术型,S-社交型,E-创业型,C-常规型) 。认为多数人都有一个职业性格,一般在十几岁时就已形成。人的兴趣一生都在变化,但人的职业性格一般变化不大。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与其职业性格越匹配,那麽此人的职业满意度和成就也就越高。
职业性格评估有帮助
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不同的职业潜能和职业性格,给具体的测试方法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学生接受测试后,再加以各种职场的信息的综合利用,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例如,一个学生对绘画情有独锺,曾执意专业学习艺术或图像设计,可其家长坚决反对,认为将来工作难找。后来经过职业心理测试,加上我们建议阅读的就业前景的统计资料,该学生很快选择了建筑专业,最终进入了一所私立名校,家长和学生皆大欢喜。
还有一位学生14岁才来美,高中的各科成绩多为B,SAT总分也不高。在专家为他做职业性格和职场分析后,该学生选择了精算专业,进入在全美同专业排名很高的康州大学学习。几年前他作为荣誉毕业生,被华尔街的一家有名气的保险顾问公司高薪雇用。有人说,「选对行业,成就一生」。事实上,一个人如能做自己喜爱又有经济效益的工作才是幸福快乐的基础。
很多学生在选定专业和职业方向后,不仅学习更充满了自发性和主动性,而且在高中选课及安排课外活动等方面都更加有目的性。近年来美国的名校选秀门槛越来越高,除了必须的「数字」指标(如GPA和SAT/ACT等)外,许多名校更喜欢学生有目标(focus)、成熟(maturity),而且在某个方面展露出比较突出的才能(niche)。如能尽早选定专业方向,就能在高中阶段比较深入地做一些相关的科研或实习等活动。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有助於个人成长,而且是写好大学申请论文的一手好素材。
有人认为,学费越高,越难进的大学质量和价值就越高。事实上,众人眼中最好的大学并不一定是最适宜自己的大学;在为孩子选择大学的时候,家长们应该避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大池塘里的小鱼」。根据统计,一般属於学校前30%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常常较有成绩。选择大学一定要根据个人及家庭的具体情况,将所考虑的大学做多方面的研究与考量。以下谈几点选校时的重点考虑,供参考:
选校的重点考虑
●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美国现有2600多所四年制大学,各种专业名目繁多,新的专业或program也时有出现。面对海量的信息和诸多的选择,很多高中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最佳的选择,家长也在子女升学的过程中感到巨大的压力。於是有些家庭将大学的排名看得尤为重要;也有不少学生索性随大流,选择周围人都去的本州公立大学就读。事实上,比大学排名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所就读的校园里真正地开心并且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带着满满的自信心走向职场和人生。
●根据专业制定周密的学业规画
很多华裔子弟希望学医,有的也考上了名校;可是不少学生上了大学或毕业后要麽转学了其他专业,要麽放弃了学医。其中一个原因是,名校竞争激烈,想拿到医学院所必须的四年高成绩不是一件易事。很多人以为学医就要先上医学预科(pre-med program),殊不知,这样的program更是强手如林,相比之下淘汰率更高。一般来说,美国的医学院并不要求学生上医学预科,大学的任何专业都可以报考。报考医学院必须有几门与科学有关的课程,如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还要有对医学的适当理解和实践经验,再加上MCAT考试成绩。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MCAT考试即将改版,对於有志学医的学子来说,想考高分,则需在基础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及人文学科等各方面都打好坚实的基础。曾经有一个学生本科上南加大(USC),主修数学,兼修哲学,毕业后申请上了耶鲁大学医学院。据他讲,班上学生最多的是学生物专业的,但也有学商科,数学、英文,甚至艺术专业的。显然,面对学医这条既热门又漫长的投资路,规划越周密,竞争力才越强。
●考虑专业前景和实习机会
2008年金融危机后,就业率高的专业和大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位於麻省波士顿的东北大学,近年来就因其独特的实习项目(co-op)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青睐。该校与几百家大公司有协议,学生在上完大一后就可开始专职做每期为6个月的带薪实习,有学生最多可做三期实习。虽然毕业的时间会拖长一些,但不少学生毕业时已经被实习的公司所聘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有所用,对於不少学生来说,不失为实惠的选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大学为了吸引人才,也提供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去年有个学生放弃常春藤名校,选择到该校就读,原因是优厚的奖学金和前景看好的专业。
●财力资助多的综合大学
维吉尼亚大学是一所排名较高的综合性州立大学,大约有11%的亚裔学生就读。该校每年发放400多个体育及其他名目的奖学金,其中最有名的要算杰弗逊 (Thomas Jefferson) 学者奖学金—包括全额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本费和个人开销。此奖学金在2013-14学年对外州学生来说,每年总额相当於5万3000元,共四年。除了财力方面的支持,幸运的杰弗逊学者还可享受荣誉课程等多方支持。此荣誉班的宗旨是培养具有未来领导才能的人才,校方让他们不必担忧任何财力困扰,而能专心於在校期间发展个人的兴趣及爱好,打造领导才能。申请杰弗逊荣誉班需要所在高中指导顾问的推荐。
●专业排名也要考虑
因为赫赫有名的院校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名列前茅;而许多排名不高的大学,却有名列前茅的专业。如近年来流行的3+2, 4+1,就是普通的大学与知名学府携手,让学生在普通大学读3或4年本科,之后1或2年在知名学府继续学习,最终获取一个联合硕士和学士学位。譬如位於俄勒冈州的瑞德学院(Reed College)是一所很小型的私立文理学院,以培养善於跳出思维定式的人才而着称。苹果公司前创始人乔布斯曾就读过此校。近年来,该校提供的几个双学位课程非常引人注目,如与华盛顿大学联手的电脑双学位,与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及阮瑟拉理工学院联手的工程双学位,以及与杜克大学联手的森林及环境管理双学位等。对那些既有明确专业目标,又要入名校的学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避开误区三大要点
面对近年来名校申请越来越难以预测的局面,很多学生因而采取多申请大学的策略。据统计,如今每个高中生平均申请17所大学,更有多达20余所的。这种趋势大大影响了大学的就读率(yield),因而各大学近年来的招生政策也随之调整,接受更多同意提早录取的学生,以便掌控评级所需要的yield。特别提醒大家,采用提早申请(Early Action)的方式,对学生来说,虽然有可早知道结果等好处,但它是有约束力的。按规则,一旦被录取,学生必须就读,而没有机会改变主意,更没有机会像正常申请者一样去比较不同大学所授予的奖助金等情况。一般来说,提早申请更适合考虑成熟而且不在乎奖助金的家庭。我们也时常看到不少非常优秀的学生被多家名校拒之门外,而有的看似一般的学生却被名校录取的奇怪现象。
第一、目标要明确(Focus)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学生报考不超过10所大学。首先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列出计画申请的大学名单,选一至二所被录取概率较低的大学,三到四所经过努力比较有可能被录取的大学,另外,每个学生都一定要选三到四所「保底」的大学。不打算就读的大学最好不要申请。对於所申请的每一所大学,都需要以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每一份申请表和各种财务补助及奖学金的申请表。去年一位学生申请了12所大学,结果被11所录取,另一所上了等候名单,该学生还获得了4万3000美元的奖助金。显然,「有的放矢」地申请大学就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第二、决心要坚定(Determination)
单有「硬指标」,即出众的各科考试成绩,是不足以被理想大学所录取的。很多大学都会在自己的补充申请表上问,你为什麽选这个专业,为什麽选这所大学?另外,很多大学专业的招生,对申请人的个性也有特定的要求。在每年「建立新班级」的过程中,各大学也在想方设法找到符合其招生目标的申请人。申请人如能回答好上述两个问题,可以很好地表现出自己的成熟度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地帮助招生人员找到最适合的申请人。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由於没有选定专业方向,也没有对所申请的大学做过比较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对上述问题,不是答得敷衍和浅薄,就是东抄西凑,因而大大降低了被该校录取的机会。
第三、个性要鲜明(Individualism)
很多人认为,好大学只喜欢招收「成绩最好」的学生,其实不然。大学在每年建立新班级的过程中都会强调多元化,即招收具有不同个性、天赋和文化背景的来自各地的学生。哈佛等名校每年都要拒绝几个各种考试全部满分的学生;被录取的部分学生并不一定具备令人羡慕的各科成绩,但却有与众不同的特质,诸如有人在生活的经历中找到了自己的激情并能坚持不懈,有人能够克服种种生活中的挑战而自强不息,有人具有远大的社会抱负和公益心等。美国本来就是一个注重个性的国家,我们的孩子也应该注重个性的培养,并且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个性彰显出来。曾有一个名校的资深招生办主任讲,在讨论录取的过程中,招生人员会用绰号称呼有特质的申请人,比如「某某地的萨克斯风手」,「那个辩论家」等。显然,一个只会读书的申请人,常常不被名校所青睐。
懂规则,才能赢。如果每个高中生都能正确认识自我,用心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并能将自己的focus、determination和individualism都用心地表现在大学的申请过程中,就一定能迈进一所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大学,从而为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UCLA专业认证升学顾问)
来源:worldjourna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