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亿万富翁须具备五大特质

时间:10/16/2014 浏览: 12298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全球亿万富豪榜"。专家们发现,在近500位上榜富翁中,没有人是靠摸奖致富的。身价在"10亿美元"以上的497名超级富豪中,竟有237名是白手起家!至於要如何成为富豪,学术界已经归纳出五大"秘诀",除了发扬创意、眼光独到等外,还有"脸皮要特别厚"。此外,不少富豪都是玩牌高手,家庭婚姻生活美满。

美国作家福利森指出,要成为亿万富豪,有如下五大秘诀:

一、懂得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富豪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现者或发明者,但却是能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的人。例如今年的全球首富比尔·盖茨,虽然是靠电脑操作系统DOS发迹,但他并不是该系统的发明者,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生,享年只有54岁。

二、通常脸皮都锻炼得很厚:富豪的行为模式异於常人,常做出违反社会常规、招致他人忌恨的事。美国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创办人山姆·奥尔顿经常扰乱市场价格。一旦逮到机会,他便伺机向供应商杀价。所以供应商们都知道和??沃尔玛做生意不容易。因此,如果你想当好好先生,最好打消富豪梦。

三、抱紧资产:要想财富长久,就要具备足够的定力,拒绝短期利益的诱惑,抱紧核心资产。微软的比尔·盖茨能够多年蝉联全球富豪榜首,就是得益於他能够抗拒诱??惑,不放弃微软的大部分股权。

四、有捡便宜货的独到眼光:对於富豪们来说,捡便宜货不是在整个社会都认为很便宜的时候买进。他们认为,一旦某项资产的现价已经低於其"潜在价值"时,就是介入的最佳时机了。

五、气定神闲地面对投资风险:投资没有一定赚钱的道理,不过,富豪们一定有办法使自己安度投资的低潮。专家们发现,富豪们大多是玩扑克牌的高手。他们大多??生活作息有规律,婚姻生活稳定、美满。有志成为富豪的人,不妨向他们的生活态度看齐。

假设:我有一份很稳定的工作,每个月3000块,只要我安心,努力的工作几年后,一定会涨工资,譬如说2年后涨到4000块。我假设我是做设计,建设设计,又或者我是买软件,软件工程师,等等,我不管我的工作是什麽,我肯定会知道一样东西,那就是我对工作十分了解,熟悉。而且我肯定把自己的收入拿出1/3用来做稳妥投资。另外,我工作之余,我拼命学习知识,金融各方面,各种投资工具,我去学习。好了,我肯定会遇到一件让我肯定99%赚钱的生意,不过这生意要几年内都没问题的。那麽好,我持续投资,每年只要30%的收益,10年左右我们通常能成为百万富翁。即便没有30%的收益,只要我每年都能保证有一定收益,最后,我们一定会获得理想的回报的。

用40年 你也能成为亿万富翁

A、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的投资报酬率,那麽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额,多落在200万元至800万元之间,顶多猜到1000万元。然而正确的答案却是:1.0281亿,一个令众人惊讶的数字。这个数据是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计算公式如下:1.4万(1+20%)40=1.0281亿。

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25岁的上班族,如果依照这种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时,就能成为亿万富翁了。投资理财没有什麽复杂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观念,观念正确就会赢,每一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B、钱追钱快过人追钱

台湾有句俗语叫:“人两脚,钱四脚”,意思是钱有4只脚,钱追钱,比人追钱快多了。和信企业集团是台湾排名前5位的大集团,由和信企业集团会长辜振甫和台湾信托董事长辜濂松领军。外界总想知道这叔侄俩究竟谁比较有钱,有钱与否其实与个性有很大关系。辜振甫属於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属於急惊风型。辜振甫的长子———台湾人寿总经理辜启允非常了解他们??,他说:“钱放进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来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会不见了。”因为辜振甫赚的钱都存到银行,而辜濂松赚到的钱都拿出来投资。而结果是:虽然两个年龄相差17岁,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资产却遥遥领先於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於你赚了多少钱,而是你如何理财。致富关键在如何理财,并非开源节流。

C、将财产作三等份打理

目前,储蓄仍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但是,钱存在银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长期却是最危险的理财方式。银行存款何错之有?其错在於利率(投资报酬率)太低,不适於作为长期投资工具。同样假设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而他将这些钱全部存入银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后他可以积累1.4万元(1+5%)40=169万元。与投资报酬率为20%的项目相比,两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更何况,货币价值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5%之下,将钱存在名义利率约为5%的银行,那麽实质报酬等於零。因此,一个家庭存在银行的金额,保持在两个月的生活所需就足够了。不少理财专家建议将财产3等份,一份存银行,一份投资房地产,一份投资於较投机的工具上。我们不妨建议你的投资组合为“两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资产以股票和房地产的形式投资,小部分的钱存在金融机构,以备日常生活所需。

D、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於短期无法预测,长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以那个神奇的公式所讲述的方法为例,若你已经拥有36万元,则你可以减少奋斗10年,若你已有261万元,则可以减少奋斗20年,而只需20年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要想有更多的本钱,不妨去借。投资理财的最高境界也正是“举债投资”。而银行的功能,则是提供给不善理财者一个存钱的地方,好让善於理财者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钱。诺贝尔基金会的启示

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基金会每年发布奖项必须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我们不禁要问:诺贝尔基金会的基金到底有多少?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除了诺贝尔本人在100年前捐献一笔庞大的基金外,更重要的是归功於诺贝尔基金会的理财有方。诺贝尔基金会成立於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由於该基金会成立的目的是用於支付奖金,管理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因此,基金会成立初期,其章程中明白地确定基金的投资范围,应限制在安全且固定收益的项目上,如银行存款与公债。这种保本重於报酬率、安全至上的投资原则,的确是稳重的做法。但牺牲报酬率的结果是: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的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及时觉醒,意识到投资报酬率对财富积累的重要性,於是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更改基金管理章程,将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的理财观。资产管理观念改变后,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 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滚动至2亿多美元。

赚钱高招:十五年后稳当千万富翁

她的目标是10年后可以1000万元的身价富足退休,但朋友们似乎有些不以为然,觉得那“1”后面跟着的7个零太遥远。不知专家以为华女士的这个长远目标如何?

生活宽裕 家庭美满

36岁的华女士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做高级职员,先生办有一家私营的小型进出口贸易公司,儿子在外国语学校念小学二年级,虽然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但外公外婆都还健在。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父母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生活能够自立,不必华女士夫妇多操心。

华女士自己每个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年终还有4万元奖金收入。丈夫的公司虽然小,但一年大概能有20万~40万元的收入,因为是做外贸,所以不是特别稳定。每个月一家人的基本开销在5000元左右,其中孩子的支出占到了五分之一,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家长还是花在孩子身上的钱最多。不过因为收入来源有保证,所以这样的开销对他们的家庭并没有太大的压力。无债一身轻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没两年就成了“百万负翁”,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房贷、车贷以及其他消费贷款。但华女士一家却是“无债一身轻”——他们的买房买车都是现款支出。也许是因丈夫的观念比较保守,但这样的习惯是好是坏也很难下结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是不是落后於这个时代的潮流了?现在市面上好像都流行贷款嘛!” 房子和车子已经用现金买下了,总不能退回去再贷款来买。现在,父母和孩子住在杨浦区的房子里,自己和先生平常则住在另一套房子里,这套房子同时也兼做先生公司的办公用房。风神蓝鸟车是两年多前买的,现在大概还值23万元,家里还有一辆挺好的摩托车。

闲置资金多

缺乏好投向华女士的先生真是“专一”的生意人,除了做贸易对其他的似乎都不怎麽感兴趣。公司是做贸易的,不需要太多流动现金,所以家里积累的闲钱也不少。前几年银行利率高时都是放在银行里长期吃利息。但现在银行利率实在太低了,於是乎华女士就不知道该拿出这些钱做点什麽事了。本来华女士的父亲做过几年股票投资,收益也还不错,但退休后父亲对这些反而看得很空了。自己也想过买基金,经中行的朋友介绍也买了两只开放式??基金,一共5万元。但父亲的意思证券市场还是别去碰了,所以也就没再买。国债到目前为止还没买过。房子买来都是自己用的,没做过投资。华女士家庭资产的另一大特徵就是外币尤其是美元的比例较高,因为生意上的往来,经常会收到外汇。但直到今年3月份,才拿出两万美元做了一个中国银行(601988)(601988,股吧)的个人外汇宝。所以,如何处置家庭的人民币存款??和比例不低的外汇资产,一直困扰着华女士。

旧保单数额低 丈夫的保险怎麽买

1997年时,华女士为自己和先生买了3份保险,但保额较低,都在3万元以下。儿子刚出生保险代理人就上门了。现在,家里还有6份保单正在缴费中,包括先生和自己各一份平安长寿险,自己一份平安福临门和一份人寿生命绿荫疾病险,儿子的一份平安终身幸福险和妈妈的一份平安鸿利险。最近,华女士在考虑为先生投一份保额大些的纯粹保障型险,但朋友却又说分红型的比较好,所以她还在犹豫中不知到底该如何选择,希望专家给出出主意。

来源:http://bbs.tianya.cn/post-no22-314810-1.shtml

图片翻摄自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打开微信,使用 “扫描QR Code”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亲爱的商家负责人:贵公司需要新闻发布的平台吗?华人工商新闻网为您提供24小时的中英文讯息平台,无论是新品上市的促销快讯、社区活动、消费情报、专栏写作...都欢迎您与我们联系。请电(626)280-8588,获得更完整的讯息。